3月17日下午,作为央视“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人,“80后”博士唐博受邀来到“扬图讲堂”,用生动的语言,带领观众们再次回到欧洲,那个一战爆发之前,风云动荡的欧洲大陆。唐博这次来演讲的主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许,会有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还要讨论一战?在讲堂的开始,唐博就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首先,一战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在一战之前,欧洲经过多次的革命,资产阶级正在快速崛起,而老旧的君主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这样的一场战争,从现在来看,对于当时的欧洲以及世界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为战争而诞生的武器,比如飞机、坦克等,最后都成为民用,而对于民众的思维习惯来说,也有着巨大的变革。 其次,一战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100多年的时间,其实如同沧海一粟,这段战争的历史,对于现代人来说,能够起到警惕的作用。毕竟,一战对于人类来说,是有着非常惨痛的代价。同样,一战也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20年后,又爆发了世界大战,这就证明,战争手段不能解决世界争端。 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其实也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那场大战中,中国站对了队伍,并最终成为了战胜国。之前,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正是从“一战”之后,中国开始慢慢夺回失去的主权,一直到现在,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立场,都是鲜明准确的,这也成为了中国扭转外交命运的转折点之一。 一战之前,欧洲的政治格局,其实是从“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对于德国来说,地理位置比较敏感,需要避免两线作战,最好结盟俄奥,孤立法国;奥匈帝国则担心德国入侵其日耳曼省份,又担心俄国的渗透,希望借助德国遏制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又担心俄德两国联合对付自己;而俄国的主要麻烦是跟英国在中亚和近东的竞争,因此俄国必须首先交好德国,保证西部国境线安全,同是保守型帝国。最终,奥皇、俄皇、德皇签订合约。 而随着形势的变化,欧洲越来越呈现出“两极化”,两极化是欧洲战争的兵棋推演。“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各方仍各怀鬼胎,在殖民地问题上屡有摩擦。 众所周知,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那里民族宗教构成复杂,很难统一。随着经济落后,“圆月弯刀”变成“西亚病夫”,国家控制力弱化,交通通讯落后,官僚机构臃肿。最终,在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杀——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战风云已经过去了,如今我们如何看待这场战争?那就是霸权主义无法带来幸福,只有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发展,平等协商,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如今中国正在创新“一带一路”的合作模式,构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