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 2018 年度 " 中国好书 " 评选日前揭晓,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三本图书《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说戏》《大水》喜获殊荣。此次共有 32 种图书入选 2018 年度 " 中国好书 "。 解析这三本中国好书的炼成过程,需要回顾每本书从无到有的点滴,回到每本书动议的最初。每一个幕后故事的追寻,都让我们看到了荣誉背后那条艰辛、崎岖的漫漫长路。在这条路上,浸透着作者和编辑的无数心力,碰撞着他们思想与情感的火光。基于此,当初脑海里的那一个念头,才在这个四月天开出了最美的花。 《吾国与吾名》:闻 " 名 " 识中国 五千年中华文明,国号递更,名号众多。《吾国与吾名》著者胡阿祥积二十余年之功,深入系统地考证了中国历代国号、古今名号和域外称谓的源起、含义、演变、使用情况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铸就了一部别样的中国史。 —— "2018 年度中国好书 " 颁奖词 △《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 胡阿祥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翻开这本沉甸甸的《吾国与吾名》,虽然版权页上印刷着 2018 年 7 月第 1 版,细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原本是想把之前的相关著作修订一下,没想到,想改的、想说的太多,最终变成了这部 50 多万字的心血之作。 编辑眼中的作者:潜心学问之余,自得其乐 二十多年前,胡阿祥出版了《中国古今名号寻缘释意》,这本 10 万多字的小书就是日后五十多万字巨著的雏形。后来,经过他的增补,又出版了《伟哉斯名:" 中国 " 古今称谓研究》一书。2012 年与 2017 年,胡阿祥登上央视 " 百家讲坛 ",为观众们带来了关于国号和国之名称的课程,这些讲稿也被整理润色出版。这些都为如今《吾国与吾名》的成书奠定了基础,从中也可窥见胡阿祥近二十年来的学术积累过程。 △胡阿祥 2016 年初春,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王保顶组编 " 凤凰文库 · 历史研究系列 ",有心将《伟哉斯名》纳入其中,便与胡阿祥联系。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出版修订本。说起来,这两人也颇有一番渊源。1995 年,王保顶入南京大学读博,胡阿祥是他们那届博士生的班主任。王保顶眼中的胡教授 " 一箪食、一瓢饮,潜心学问之余养猫遛狗,自得其乐 "。" 我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已逾 20 年了,从工作体会与个人经验出发,我越来越认可‘知世论人’‘知人论书’的道理。" 据王保顶介绍," 论书,《吾国与吾名》可谓‘国号、名号、称谓,中国历史的独特解说,考据、义理、辞章,治学路径的鲜活呈现’;知人,籍贯上海、出身桐城、求学复旦、任教南大的胡阿祥教授,既深受桐城学术主张的‘义理’‘考据’‘辞章’‘经济’并重的浸润,也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兼容灵活、金陵性格的潇洒沧桑,而其历史、地理、文学、考古多学科的求学经历与综合素养,亦在这部史料扎实、行文雅驯、思维发散、立论审慎的大著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 2017 年仲夏这本 " 修订本 " 完成之后,成为了一本新书。胡阿祥在书中自陈,《吾国与吾名》是 " 为近年以来热闹非凡、重在‘义理’的‘中国’话题,提供必要的‘考据’基础与参照概念 "。王保顶认为,新修订的《吾国与吾名》规模显著扩展,内容拓展加深,立意全面升华。胡阿祥教授 " 充实 " 之认真、" 增补 " 之追求实在是让他感佩。 致敬林语堂,切近 " 吾国与吾民 " 深意 书名题为《吾国与吾名》,读者应该马上会联想到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胡阿祥透露,这确实是在向林语堂先生致敬。" 犹记 1983 年在复旦大学读本科时,在陈仁炳先生‘英文世界名著选读’课上,我得以对照着汉译本的《吾国与吾民》,细读这部被赛珍珠赞为‘写得骄傲 、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的英文名著,并久久地感动。" 胡阿祥在 2014 年写作《读史入戏:说不尽的中国史》时,也反复推衍林语堂先生 " 中庸之道在中国人心中居极重要之位置,盖他们自名其国号曰‘中国’,有以见之。‘中国’两字所包含之意义,不止于地文上的印象,也显示出一种生活的规范 " 的深意。胡阿祥认为,自己的这本《吾国与吾名》,虽然做的是考原、解说吾国之名、吾民之名的文章,但他内心的深意,还是期望着藉此更加切近地理解吾国与吾民、《吾国与吾民》。 在胡阿祥看来,这本偏学术类型的史学著作可以在图书市场上获得读者的认可,是因为这是中国历史的鲜活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国家的凸显符号。" 人有姓名,国有国号,这本书中考证的中国历代国号、古今名号、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代表着古往今来的中国。我的国家,我的名字,两者之间又是一种名实互证的关系。通过名字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文字与民族,是特别有趣的研究。" 当然,在这本书成为中国好书之后,对于胡阿祥来说也暂时为这个课题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是一次真正的总结,也是难舍的告别。还有很多其他课题在等待研究。" 《说戏》:把直抵人心的昆曲拆开给你看 《说戏》是一本关于昆曲鉴赏的通俗读物,是综合呈现昆曲历史文化以及表演艺术感悟的精彩个案。图书设计排版别致,图文并茂,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昆曲的柔美细腻及传统曲艺温润人心的魅力。 —— "2018 年度中国好书 " 颁奖词 △ 《说戏》 柯军 王晓映 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在 " 中国好书 " 盛典上,著名表演艺术家柯军带着《说戏》,作为图书获奖代表在节目中隆重亮相,娓娓道来大美昆曲的前世今生。从台前到幕后,探寻《说戏》背后的故事,收获的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武生柯军与戏迷少年的对话 《说戏》的序言出自著名作家毕飞宇之手,他在文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 在一个聚会上,毕飞宇意外地发现柯军左臂上有一道长长的疤,一数,是一道缝了 13 针的疤。毕飞宇问:这是因为什么呢?柯军答:在舞台上摔的。我是武生哪! 那一刻,毕飞宇明白了," 我看到了一个男孩日复一日训练,他不堪忍受的痛楚,他暴雨一般的汗滴,他身后的、蛇一样的皮鞭。难怪呢,柯军的目光如此炯炯,柯军的体态永远像标枪一样笔直。" △柯军 " 柯军说戏 ",是将砝码重重地押在了 " 戏 " 上,用柯军的话说," 一出戏的构成,堪比精密仪表万千零件的美妙组合 ",怎么把戏说好,怎么把一出出戏拆开给读者看,柯军和本书另一位作者王晓映以及凤凰美术出版社编辑王林军、设计师曲闵民都花费了很多心血。 《说戏》汇集了柯军 11 个昆曲代表剧目的剧情赏析、角色揣摩、表演阐述、压箱底的昆艺秘技 …… 在王晓映看来,一个人物的树立,不是通过对人的直接渲染而达成,而是通过他所做的事、他的艺术拼图完成,通过这拼图勾画出的艺术家人格全貌,所以她竭尽所能地把表演拆解开来看,把唱念逐句地分析还不够,还要深究传承的前世今生。 据王林军介绍,该书最大特点要数 " 对话 ",其中柯军与小戏迷陆诚的对话是最打动人心的。 柯军:" 你为什么喜欢昆曲?" 陆诚:" 没有原因。" 柯军:" 演戏给你看,说戏给你听。" 陆诚既作为叙事辅线引发主角说戏,又以其画作呼应剧作。他在 13 岁那年受柯军之邀,走进昆曲剧场,沉睡多年的灵性被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唤醒,14 岁开始自学绘画,创作题材多集中于昆曲,由此也引发大众对艺术当代社会功能的思考。 传承昆曲的脚步不会停止 为了尽现昆曲之美,《说戏》还以绘画、书法、摄影方式展现唱词和戏装之美,而在书籍设计方面,还有着别出心裁的创意之美。该书分为平装版与精装版两种版本,精装版曾获 2017 年度中国最美的书,2018 英国 D&AD Awards 铅笔奖、DFA 亚洲设计大奖等奖项。 据了解,拍摄全书剧目照片时正值盛夏,要在一天之中换上 11 套戏服,连续扮演 11 折戏中的角色,对柯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出于舞台扮相考虑,他前一天就控制饮食,没怎么吃饭,拍完三折武戏,已经筋疲力尽,但他始终坚持着,直到还原《桃花扇 · 沉江》中史可法挺直了身躯后仰着地的一幕,拍完高难度动作 " 倒僵尸 ",触地瞬间台面震动,一声低沉的吼叫震撼人心。柯军看了视频后说:" 我第一次发觉自己是苦的人,我第一次发觉我是一个自讨苦吃的人,我第一次发觉我是一个有很多痛的人,但是我无怨无悔,我乐意那样去苦。" 据透露,正文的每一折戏中,都有个唱词的曲谱页,均为柯军亲笔所写。在《说戏》的尾声,有一方刻着 " 昆曲回家 " 的印章,也出自柯军之手。其实柯军有篆刻的爱好已经三十多年,这方章从构思到刻完,就十几分钟的时间,足见他对昆曲的感情是如何饱满而浓烈,而昆曲传承这件事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这些年来,柯军一直有计划地在做舞台实践的总结,他深知,没有记录、总结、归纳以及传播,很多宝贵的实践会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如今这种总结一直在持续。柯军透露接下来他的写作计划 : 今年或明年计划出一本《新概念昆曲》,这是他对昆曲创新发展经验的总结。 《大水》:从一个好故事到一本好童书 《大水》是一部现实题材儿童长篇小说。通过小主人公兰儿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大水来袭之时的乡村图景,展现了乡村人们的生存勇气与智慧,显示了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处处透出生命的坚韧和温暖。 —— "2018 年度中国好书 " 颁奖词 △ 《大水》 赵菱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熟悉赵菱的人都说,她是一位非常阳光乐观的姑娘。遇到困难挫折,总能用最短的时间恢复,并一次次战胜困难。她是怎么做到的?" 遇到这样的时刻,我总会想,这点小小的困难,比起奶奶的童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赵菱接受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时袒露心声。多年后,她把奶奶的童年写成了《大水》。 酝酿多年,写下奶奶亲历的故事 当奶奶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每年夏天大水都会突如其来地淹没村庄。 人们在大水中艰难地生活着。粮食吃完了,就想办法织渔网、制作船去打鱼。房子倒塌了,就在倒塌的地基上搭起窝棚,重新建起一个家。等大水退去后,大地上裂满手掌宽的裂缝,人们在脚上绑上木板,把种子撒到裂缝里,等待麦子发芽生长。为了抵挡大水的侵袭,在奶奶的祖父的带领下,无论大人孩子,人们一筐一筐地挖土,用胳膊抬,用肩膀扛,扎扎实实地建起了高大的寨墙,终于阻挡住了大水。 童年的奶奶并不识字,但在一年又一年和大水顽强地抗争的过程中,她获得了一生中最宝贵的生命教育:热爱生命,珍惜生活。 奶奶的故事,在赵菱心中酝酿多年。" 我相信,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顽强生存、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能够持久地感动我,也一定能够持久地感动今天的孩子。" 2017 年 4 月," 曹文轩儿童文学奖 " 设立,赵菱将刚刚写完的《大水》投进征稿邮箱。最终,《大水》和其他 4 部作品从上千份投稿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 " 曹奖 " 的作家创作奖。 △赵菱 评委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自然之书、美德之书,是一幅儿童眼中的中国乡土风俗画,整部作品行文流畅,诗意清扬,平淡而不失韵律,简约而不缺含蕴,具有涤荡人心的纯净和润物无声的魅力。 几经修改,最大限度传递力量和美好 《大水》赢得 " 曹奖 ",有一个人特别替赵菱高兴,她就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中心主任陈文瑛。后来,她成为了《大水》的责任编辑,一手打造出了这本 " 中国好书 "。 这部书稿进入编辑阶段后,陈文瑛有些激动," 赵菱因为这个故事变得乐观坚强,而我,也因为这个故事唤起很多童年记忆,内心变得格外温暖和柔软。" 但是,从一个好故事,到一本好童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好在陈文瑛和她背后的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都很擅长于此。创社 30 多年,苏少社一直致力于原创儿童文学出版高地的建设,在极力维护好曹文轩、黄蓓佳、金波、梅子涵、冰波等名家书系的同时,积极扶持中青年作家的创作,聚集了祁智、王一梅、单瑛琪、章红、小河丁丁、刷刷、韩青辰、孙卫卫、郭姜燕、赵菱、彭扬、王苗、王岚、陈光中、王君心等新锐作家,形成了一个数量可观、实力不凡、充满朝气的中青年作家群。 赵菱,正是其中一员。 《大水》出版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 " 曹奖 " 评审的指导意见,苏少社社长王泳波也时时关心,跟赵菱就结构和细节进行过多次沟通。经过几轮修改,书稿质量得到了新的提升。 装帧设计上,责编陈文瑛希望可以最大限度传递这本书的力量和美好,这种美好不是那种飘忽的,而是富有张力的。美术编辑大胆地拿出了设计稿,又经过几轮调整,才有了现在的《大水》。 在陈文瑛看来," 中国好书 " 是一种来自读者和专家的高度肯定。" 对这样一部浸透了作者和编辑无数心力的结晶之作,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非常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 " 曹文轩儿童文学奖 " 目前进入了最后的征集阶段,将于 7 月 13 日截稿。这次《大水》入选‘中国好书’,对于‘曹奖’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陈文瑛告诉记者,她非常期待,包括赵菱在内的江苏中青年作家群,可以继续在儿童文学高地的建设中大放光彩。 【对话】 徐海:通往中国好书的是一条艰辛路 △徐海 自 2014 年 " 中国好书 " 评比举办以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打造的优秀图书屡屡上榜。斩获大奖的秘诀是什么?现代快报《读品》周刊记者专访了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徐海。 《现代快报》读品:您曾任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请您以江苏人民社为例来谈一谈,中国好书是怎么炼成的。 徐海:在我看来,三本中国好书的获得是各个出版社努力的结果。以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吾国与吾名》这本书为例,我们对外谦虚地说获奖是偶然,但是我认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为什么大力推动中国好书的诞生,是从整个国家全民阅读的需求以及出版社这一微观的经营主体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从读者的需求来说,国家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之后,从开卷排行榜、市场零售的角度,包括网店的经营以及地面店面来看,成绩都没有明显下滑,这说明读书有相对固定的群体。大浪淘沙之后,喜欢读书的人还是有阅读习惯,图书还是被需求的。现在人类唯一的稀缺资源就是时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读者眼光愈发挑剔,加上还有其他消费时间的争夺,因此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我们必须提供非常优质的图书,才能让读者来瞩目、购买。那些大而化之、言之无物的书,肯定是没有市场的。我们要实行国家推动的 " 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 ",提供优质供给。 我对 " 中国好书榜 " 的年榜和月榜,还有很多其他的图书榜都很关注。我会反复分析研究每次入选图书的性质,这些图书都非常到位、精致和深入,没有一个是大而化之、读起来无味的图书。 第二个是基于出版社层面的考虑。像江苏人民出版社,一贯在主题类书籍、大的出版工程、学术著作等领域做得比较出色,这些图书也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但是我发现单本大众书是弱项,这个短板要补,因为国家倡导的方向是原创,要建立文化自信,不能总是引进,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现代快报》读品:具体有什么举措来抓原创? 徐海:在 2018 年,我们首先提出了 " 单本好书攻坚年 ",成立了 " 单本好书攻关组 ",年初列出好书名单,最终反复论证,列出 25 本年度 " 攻关 " 的图书。这个书目常年摆在我的桌上、夹在我的笔记本里,我始终翻阅它们、不断地更新。这些好书大部分是原创,在考核方法上,都有完整的一套具体的做法,大家集中讨论,在排版制作、内容编校、装帧设计、营销宣传等层面,明确责任人,一个月开一次会关注进度。去年列出的 25 本单本好书,最终出版了 80%,进度、质量基本能够落实,发行量总体可以。在有影响和出成果之前,我们默默地在做,没有把这套做法宣传。取得成效之后,我也考虑把江苏人民社这套方法搬到集团。当然,从有计划到结成果,需要中间的辛苦努力、坚韧不拔的毅力,要走过一条一条艰辛和崎岖的道路,必须耗费极大的心血。 当然,各个出版社抓原创的办法有所不同。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专业定位和专业优势,比如江苏少儿出版社,他们单本好书很多,成功的重要原因正是在于反复、持续地关注少儿文学的原创,很少引进国外的图书,长期登上图书榜年榜、月榜,获得中国好书是必然的。 美术出版社,不论是精品图书出版还是经济效益,这几年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除了《说戏》获得中国好书之外,去年《大国重器》成为中宣部主题读物。美术出版社正在围绕自己的专业方向,发挥着视觉美学方面的长处。 《现代快报》读品:您心目中的好书具备怎样的品质? 徐海:好书的判断标准其实不难:是否打动了自己并且再次打动自己。我认为只要是一本好书,一定是会不断重复去看的书。不重复去看的书,原则上都不是好书。这是我自己的标准和个人体会。那些打动你和反复打动你的书,也会打动别人。尽管每个人的认知程度和口味不同,但是只要视野稍微开阔一点,你知道跟你同样阅读品味、阅读需求和审美价值的人是多的,就一定会发现那些好书。 《现代快报》读品:在茫茫书海当中,如何发现好书? 徐海:好书有三个来源:自己寻找来的、别人送来的、互动碰撞得来的,一定需要编者和作者反复碰撞和修改。机缘很重要,但机缘是给有准备的人。在好的书稿被发现的同时,也有很多书稿没有遇见自己的伯乐。凤凰集团的好书多,反映出我们的眼光和决策力,以及实现这些理念的做法。三本好书入选 " 中国好书 " 的背后,蕴含着各个出版社的理念和为实现理念而进行的一个艰辛探索过程。随着 " 中国好书 " 的广泛传播,作者会看出哪些出版社有眼光,很多作者正是看重我们的能力,才会选择我们的出版社。 当然,我们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做好书这个唯一目标上面,对于其他杂务,我们是有所取舍的,这是我们的价值观,也是我们的方法论。接下来我们要为 2019 年、2020 年的中国好书作充分的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