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已经消亡或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专业人士的价值不再是占有知识,而是“过滤”知识。 ■棣 木(媒体人) 阅读是一种赏心乐事的体验,是解读这个世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世界上的图书浩如烟海,如果不找到最好的阅读路径,阅读就会变成一件极为糟糕的事。 作为一个立志于发现好书推荐好书的平台,“读什么”app遇到的第一个困惑,也是内部经常有争执的话题就是,什么是好书?如何发现好书? 畅销的不一定是好书,冷门的也未必不是好书。“到底什么是好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也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阅读偏好不一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通俗地说,自己想要的,才是最好的。但问题是,未必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读什么。社会学教授、《相约星期二》作者莫里·施瓦茨莫里说,人只有死时,才会有可能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这是一个人类目前没有解决的难题。 但“读什么”编辑团队还是希望能给好书一个简单的白描,找到一些好书的特点:具有人文价值、具有独特观点与视角、文字流畅与知识结构清晰、读有所获、回味悠长、能被反复阅读及推荐,“经典”一版再版的书等。 这些白描也许会有以偏概全,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更好的阅读途径:即如何发现好书,找到好书。在知乎网上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及答案,“读什么”试图在各种书榜之外找到一条发现好书推荐好书的途径,因此“读什么”将发现好书推荐好书的流程梳理了如下: 第一步:“读什么”编辑团队会从以下的书中筛选出将要推荐的书目:1.有人文素养的作者及名人等推荐过的书,如三毛、龙应台、村上春树等。2.一些经典的书中提及过、引用过的书,如伍尔芙的读书笔记、傅雷日记等。3.一些论文、散文中提到过的书。4.有精彩书评的书。5.好的出版社及好的编辑推荐的书。6.众多读者推荐的书。 第二步:针对推荐书目,编辑团队会广泛查找资料,从译者、出版社,纸张、阅读体验、媒体评论人的评论、读者反馈的意见,进行进一步的查证确定。 第三步:主编会找到推荐书目中的书并通读,然后进行书摘整理、提炼书中故事与观点、撰写书评稿,通过内部编辑会的讨论、重审的步骤进行最后的确定。 让天下没有被埋没的好书,这是“读什么”编辑团队的理想,也是“读什么”编辑团队的愿景。《知识无边界》一书中说到,互联网就是一堆未经把门的谣言、流言与谎言的集合,它把我们的注意力切割成碎片,终结了那些长线的深入的思考。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已经消亡或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专业人士的价值不再是占有知识,而是“过滤”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推荐。知识,每个人都可以享有,但判断知识的价值和解读知识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也许这正是“读什么”的价值所在。 庆幸的是,在跌跌撞撞的摸索中,“读什么”团队坚持少即是多、简即是繁的原则。“读什么”app终于在2016年1月正式上线,受到众多读友的喜爱与追捧,经口碑相传,很快用户达到了20多万,日活1万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幸运的是“读什么”在做的,正是团队所喜欢的事;更幸运的是,在这条路上,有很多人和他们一起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