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中国少儿出版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创造了连续18年、平均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奇迹。虽然“风头正劲”,但少儿出版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引起行业的重视。在近两年召开的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年会上,都会就高质量话题进行研讨。近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三十四届年会上,少儿出版人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更加深入,他们从顶层设计、原创力、人才培养3个维度,给出了自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与启示。 顶层设计篇:不只想产品还要想行业
当下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图为家长们正在为孩子们选书。 杨志成 摄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版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自然也需要高质量发展。“在我看来,出版高质量应该是整体性的高质量,是多个层面的高质量。如果只在一两个方面出现了一些成果,可能并不意味着整体实现了高质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在第三十四届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年会上的这番话,引起了与会者的思考。 专业少儿社,全国只有二三十家,但是它们代表了中国童书出版的国家高度。王泳波认为,探究少儿出版高质量的路径,专业少儿社责无旁贷。 王泳波非常提倡对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要进行专业化的研究与实践。“我希望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这个过程,因为有些工作没有探究清楚就去做,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王泳波建议,专业媒体或行业学术期刊可以对出版高质量进行学理方面的研究,为行业实践提供支撑。 既然要整体实现高质量,那就要在顶层设计上进行思考。王泳波对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包括5个维度:内容生产的高质量、经营的高质量、基于产业链延伸的高质量、出版国际化的高质量、企业制度建设的高质量。 “少儿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认识:一是出版高质量的产品,二是出版行业高质量的效益。”明天出版社社长傅大伟进一步说道,高质量的产品也具有两个内涵:一是图书产品的内容具有较高的质量,能够取得突出的社会效益,为出版者带来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图书由于其内容不可替代的价值,使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长命书。 “在童书市场的黄金发展期,这一代少儿出版人究竟能留下多少可以传世的高质量童书?”傅大伟的这一发问,直指当前快餐式出版的问题。 他认为,过去十几年,少儿出版高速发展之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出版资源和图书零售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日趋严重,跟风出版、重复出版成为普遍现象,少儿出版的码洋中有相当比例的无效码洋。 在傅大伟看来,少儿出版高质量就是实现图书“内容为王”下的高单品效益。出版业的高速发展没有带来图书高质量的同步演化,很大问题就是在于过去一段时间,出版一直在“内容为王”“营销为王”“渠道为王”这些理念上摇摆,从而遗忘了一个本质问题,就是出版高质量发展,这个发展最终体现在图书产品上。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知识与信息的载体、传播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融合发展为开拓图书出版的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新价值提供了发展的新路径。 原创提升篇:不只推陈还要出新
目前,越来越多的少儿社思考维度从经营内容产品转向经营内容版权,更注重促进优质内容与版权运营的有效衔接。图为中外出版人正在商量版权合作事宜。杨志成 摄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敖然从事出版工作已经30余年,在他看来,出版是个创新求新的行业,少儿出版在创新的基础上不要只推陈,不出新。他进一步强调:“这个出新不是出新的形式,而是要让新作者、版权方能够在产业链里慢慢涌现出来,产生影响,在这个行业里尝到甜头。我们现在都在‘榨’老作者的‘油水’,只有跟新作者进行合作,才有可能把握未来出版链条里更多的内容。” 从经营内容产品到经营内容版权 “提高原创出版力还要转换增长动力。”这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对于如何提高原创出版力的看法。在他看来,面对读者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出版社要提高思考维度,从经营内容产品转向经营内容版权,“可以说,内容版权的每一次衍生授权,都是对内容品牌价值的一次加强,我们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增强自身的原创能力建设,以促进优质内容与版权运营的有效衔接”。 2018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启动了内部改革,将产品战略调整为版权战略,专门成立版权经营管理部,系统地开展商标经营管理、版权经营管理,目前共实现版权输出1800多种。同时,重新规划内部组织机构,成立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少儿科普出版事业部、幼童读物出版事业部、教育培训出版事业部,以及“秦文君工作室”“第一次遇见科学工作室”,进行专业化分工。实际上,组织架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要求编辑围绕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形成各个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在版权运营方面,少年儿童出版社利用各地开展主题展馆建设的机会及其对于引进文化业态的新需求,让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优质内容资源,如“十万个为什么”等通过内容授权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增长。
主题图书策划能力明显增强 在原创少儿出版中,主题图书近年来表现亮眼。今年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90种选题中,少儿选题就达10余种,可见少儿社策划主题出版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主题出版上走在前列,“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以大家写小书的形式获得了国内外读者的青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张晓楠认为,主题出版物需要接地气,尤其是主要面向青少年的主题出版物,更需要能够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在体例和语言方面,设计很多有趣的小标题,或者直接提出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在编辑《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时,编辑为孩子们提出了17个问题,然后用2000多字回答。这一问答式体例,后来作为“伟大也要有人懂”品牌的特征之一并延续了下来。 的确,给孩子们的主题图书就要能够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暑期伊始,在北京许多新华书店的醒目位置,都会看到一套书——“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这套书由4家出版社联合出版,除老牌古籍名社中华书局,时政图书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外,还有一家少儿社参与其中,它就是接力出版社。虽然这是小套32开本的“小书”,但为了保证其可信、好读,4家出版社联合组织了一支庞大的作者队伍,集体攻关。出版社深知能不能吸引青少年阅读,就看故事讲得好不好,因此出版社非常注重故事把关,来稿不行就退改,再不行就换作者,极端情况下一个人物换了5次作者。
科普图书坚定走好原创道路 在少儿出版“三驾马车”中,科普图书一直是引进版的天下,原创精品科普难觅踪影。受制于科普体裁,尤其是高科技体裁门槛高、作者难找等诸多客观因素,国家引导政策带来的催生效应还不够明显,原创比例不足、原创力不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未来出版社社长李桂珍认为,目前原创科普出版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通识类科普选题在主题内容和呈现方式上突破创新不够,科技类科普选题推广普及性不强、接受度不高、读者对象细分不足等。 在她看来,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专业少儿社,要在理念上坚定不移地走好原创出版道路,这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策划和顶层设计上与分级阅读相结合,科普作者需要根据读者不同的年龄阶段来决定作品中科学性、成长性和艺术性的取舍或比重。在作者选择上将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 李桂珍说:“出版社要挖掘和培养科普作者,引导他们将不太适合儿童阅读的文本转化为目标读者能够接受的。此外,出版社可以邀请名人名家来做科普,这种模式的关键要素是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科学视角和科普思维,或者先请专业作者撰写初稿,再请名人名家在初稿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转化和提高。” 在推广、渗透科普图书方面,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初步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据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吴双英介绍,该社科普图书事业部成立之初,编辑就深入渠道一线,与渠道建立起深厚友好的关系,听取意见,改善产品,做到产品的精准匹配。吴双英说:“我们在事业部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后,新增了营销编辑,对事业部的新品进行渠道设计,并以事业部丰富的产品为基础,对传统网络电商、自媒体渠道、跨界销售渠道、校园渠道等进行对接和管理。专业分工的细化,使得科普图书事业部的效率继续提升,编辑有了更多时间思考和学习。目前科普图书事业部连续两年发货码洋超亿元,每年上百种图书进行重印。”
人才培养篇:不只专业还要有队伍 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高水平的人才。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非常强调出版创意人才的培养:“出版人才就是在出版价值链条上不断进行创新活动的引领者。他们是出版价值链条每一个重要环节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存在,能够使出版企业在整个出版价值链中持续地具有市场竞争力与活力。” 目前全国有近300所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专业,每年有一万多名毕业生,但仍无法满足行业需求。那么,如何发现和培养出版创意人才呢?黄俭说,有两招:一招是在行业现有的人才资源里发现,一个字“抢”;一招是在自己团队现有的人才里挖掘,一个字“养”。而要实现上述两个条件,就看3个词,一个是“实力”,一个是“眼光”,一个是“机制”,其中机制最关键。 作为老牌少儿强社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多年以来一直在童书市场中牢牢保持领先地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汪忠说,出版高质量的图书,打造高质量的编辑营销队伍,是该社成功的最重要的筹码。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团队非常专业,在儿童文学板块,该社的编辑基本都是硕士出身,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编辑专业素养丰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营销团队也是业内有名的“给力”,这个团队通过近20年的磨炼,现在形成了一整套高效营销模式,仅2019年上半年,团队已经举办了240多场活动,平均每年活动次数高达400场左右。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刘凯军更看重编辑的传帮带作用。他认为,出版社的双效统一是统一在高质量出版这个基础上的,没有质量也就没有效益可言。刘凯军说:“出版质量的高低,出版的品牌塑造,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和利润数据,更多的是其背后的文化积淀、产品标杆、经验传承,而这一切的核心,说到底就是‘人’,是‘编辑’,是充足的‘编辑力’支撑着高质量出版。因此,对优质的编辑资源要保护,要发扬,要依靠有名气的老编辑的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对有潜力的年轻编辑进行‘传、帮、带’,形成‘师徒制’模式,这样不仅能把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下来,还能把优秀的编辑经验传承下来。”去年该社以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的名义成立了“彭学军编辑室”,该编辑室尊重和珍惜编辑人才,为优秀编辑彰显个性、施展才华搭建平台,还可以给写作新手更切实的专业指导。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徐凤梅1999年就开始在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做编辑,她对编辑人才有着更深的理解。2006年,她进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领导班子分管编辑工作时,就告诉编辑一句话:“如果你做出来的书,你自己都不想要,那就不要想着卖给别人。” 但是如何培养好编辑也是出版社负责人现在面临的难题,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师晓辉就直言,现在编辑培训不少都是重复内容,编辑教材老化,行规培训很多,业务培训较少,很多年轻编辑盲目地参加各种培训,收效甚微。她希望行业协会可以多组织一些业内专家的讲座,传授一些编辑业务、职业情怀、市场变化等内容。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是近年来少儿社中的一匹黑马,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对“队伍强于出版社之益”这一点,感受颇为深刻。说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跟他们有过合作、交流的行业同仁或合作伙伴有着以下评价:有品质、专业认真。殊不知,这短短7个字的评价背后,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下了7年的苦功夫。 在常青的带领下,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已经形成了紧急事件随时召开解决问题碰头会的习惯。而每次会议之后,必定有人跟进和落实。在共同的认知下,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之前的编辑与发行相互埋怨、推卸责任的状态得到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发行尽其所能在编辑执行选题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编辑在图书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方面主动听取发行的意见;编辑部门之间也没有了之前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隔阂与提防,取而代之的是互帮互补、互通互联,且不计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