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019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暨金秋经贸周又如约而至。 16年前,江边小城张家港“无中生有”创办了长江文化艺术节。一个巧妙的文化创意,拉开了长江流域文化融合的序幕,并成为区域文化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16年来,时光雕琢,风雨磨砺,这个文化创意已然成为一个知名的文化“IP”,更让外界看到在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的时代使命中,一个县级市的责任和担当。 今年的长江文化艺术节,唱响长江文化、讲好港城故事、链接优质资源、做优经贸生态“四重奏”成为响亮主题。“题”由心生,文化“IP”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以物述史”追寻时空轴线,不断赋予长江文化新内涵 千年之前,唐代高僧鉴真从张家港黄泗浦启航成功东渡日本。作为当时长江下游的重要海港,长江流域的丝绸、瓷器也从这里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如今,一场“长江文明物语——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又将在这座江南小城激荡起江海共鸣的历史回响。
位于张家港博物馆二楼的长江文化博物馆即将上演重头戏——“长江文明物语——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 “这是国内首次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文物展,将汇聚长江流域青海、四川、湖北、江西、江苏五个省份博物馆70余件珍贵文物。”张家港博物馆馆长钱骏介绍。其中,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出土的30多件珍贵文物,将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向人们讲述张家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情缘。 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钱晓东说:“遴选展出的文物都是古代中西方贸易、文化、艺术交流的展品,使观众既能领略到长江文明的无限魅力,也能一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进一步丰富长江文化新内涵。” 一脉相承,一如既往。举办了15年的长江文化艺术节,始终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每年轮替的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汇聚了来自沿江各省、区、市的80多部大戏和100多个民俗节目,搭建起长江文化交流、展示的绚丽舞台;开展“长江颂”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召开长江流域戏剧家协会和群众文化学会研讨会,举办“长江文化”高层论坛,从多个艺术层面深挖、梳理长江文化的根脉。
如今,位于长江文化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张家港,紧扣“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时代脉搏,“以物述史”追寻长江流域的空间轴线和中华文明发展的时间轴线,更是从文明的高度续写新时代的长江故事。 “常办常新的长江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演绎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展示源远流长的长江文明的重要平台。张家港与沿江各省市携手构建起崭新、科学、开放的长江文化交流合作发展机制,使长江文化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更为突出的先导性作用。”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芳说。 长江文化艺术节种下了文化的种子,深深扎进群众的土壤,生根发芽,努力生长,迎来了最美的“花期”。8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活跃在张家港市1015个文化网格中,每年为老百姓送上万余场文化活动;“中国曲艺名城”“中国小戏小品之乡”“中国宝卷之乡”,一系列称号蕴含了固守文化根脉的深情;苏州评弹《焦裕禄》摘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小品《生日聚会》拿下“群星奖”……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张家港的文化建设从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突破。
“大戏小剧”顺应多元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连日来,“港城有戏”——2019张家港小剧场艺术季即将登陆长江文化艺术节的消息“刷屏”港城市民朋友圈,迅速进入“抢票模式”。
这份“小而美”的文化礼物,已经引得港城市民翘首期盼。据主办方介绍,黑色幽默喜剧《蒋公的面子》、音乐剧《水手之谜》、儿童剧《恐龙人》等9个剧目轮番上演;“戏精”生活集市、艺术开放日、剧本朗读会等“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创意十足。 “以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小剧场演出,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我立马抢了三张票。”市民张女士说。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长江文化艺术节创办以来,始终秉承“文化的盛宴、群众的节日”的定位,已举办各类跨区域大型公益文化活动130多项,沿江12省(市、区)参与总人数近140万。踩街展演、文艺晚会、主题展览,长江文化艺术节所有活动面向群众,把一台台荟萃长江流域各地文化精华的文化大餐送到了市民家门口。 精准地回应市民的文化需求,小剧场艺术季成为新切口。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剧场演出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大众化文化需求的一种文艺现场,已成为与大剧场演出互补、不可或缺的演出形式。演出空间较小、节目具有先锋性、票价相对较低等特点,令小剧场市场日益火爆。 敢于比肩大城市,推出小剧场演出,张家港有自己的“底气”。多年来,长江文化艺术节的小戏小品展演、张家港保利大剧院的话剧节等,逐渐在张家港培养了可观的观众群体。 “小剧场艺术季选择的剧目既有传统折子戏,又有儿童剧、先锋剧,满足不同年龄、文化层次观众的需求,实现了文化服务的‘精准滴灌’。”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忠影说。
举办小剧场艺术季,既是推进文化消费、培育港城演艺市场新业态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之举。据悉,张家港还将发起成立“长三角小剧场联盟”,与保利院线、长三角青年戏剧联盟及相关文化传播公司合作,搭建文化朋友圈,链接更多资源和平台,打造常态化的小剧场演艺品牌,并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做强港城文化夜经济。 “吸引更多国际国内优秀剧团、剧目来到张家港,包括戏剧、脱口秀、相声剧等,同时丰富配套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让小剧场艺术季落地张家港、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杨芳说。
文化融合激发内生动力,催生“生态自觉”赋能高质量发展 长江文化艺术节是传承保护的典范。一座长江文化博物馆,尽览沿岸风土人情,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绚烂,成为“一个县级市扛起弘扬长江文化大旗”的实招。
高度的“文化自觉”,催生出坚定的“生态自觉”。当前,在长江奔流入海前拐最后一个大湾的地方,张家港正通过“堤坡覆绿、还滩于江、植树造林”三大工程,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大江风貌的滨江亲水景观——张家港湾。一个“最美江湾”,成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最新注脚,也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长江文化艺术节也是开放融合的产物。通过打造沿江各省(区、市)文化资源“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的平台,各地强化交流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形成发展合力。 “借助文化融合的先导作用,深度融入长三角,这是大势所趋,更是顺势而为。”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潘国强说。 今年3月,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海)说明会举行,44个项目现场签约,涉及“两新一高”、智能制造、金融投资、产城融合等多个领域,总投资243.2亿元。紧接着,《张家港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18—2020年)》出台,通过173条具体举措实施五大工程,从人才、项目、资金、科研机构等资源对接,到养老、医保等同城化公共服务布局,全部进行了任务分解,挂图作战。 文化融合激发出更多的内生动力。本届长江文化艺术节期间,金秋经贸周同样是“干货”十足。张家港创新发展投资说明会、第三届张家港市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最美港湾 创业港城”张家港市国际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氢汇港城”氢能产业发展大会、张家港市文化旅游创新推介暨产业发展座谈会等17项经贸活动与长江文化艺术节10项大型文化活动相得益彰。 “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长江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为桥梁纽带,广泛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精准抓好招商切入点,及时捕捉有效信息和合作意向,推动文旅与经贸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全面提升长江文化艺术节的综合效益。”张家港市委书记沈国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