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作为基层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加油站”。近年来,丹阳市普法办利用“农家书屋”覆盖全市192个村(社区)、年接待读者约30余万人次的宣传教育平台优势,在“农家书屋”里打造“法制图书角”,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学法的“加油站”,成功助推丹阳司徒镇谭巷村成为首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首批“农家书屋法制文化建设示范点”。
农民学法的“充电站” 金秋十月,稻谷金黄。在丹阳市司徒镇谭巷村的“农家书屋”,“法律图书角”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民主与法制》等各类法律书籍,读书的农民也不少。63岁的徐林根坐在一张桌子前,一边翻阅《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一边认真地在本子上记着。他告诉记者,“‘农家书屋’是我们老百姓普法的‘充电站’,老百姓都说好!” “我家承包地里种的菜被喷砂埋住了,该找谁维权?”“邻居家门口的大树影响我家采光,我该如何要求处理?”……以前,农民有了矛盾纠纷习惯逞强斗狠。现在,丹阳农民习惯性选择去“农家书屋”,查阅相关法律读本,寻求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丹阳司徒镇谭巷村村民许某与同村种粮大户张某因土地承包产生纠纷,前不久,许某来到了该村“农家书屋”的“法律图书角”,通过相关法律读本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用法律武器维权。面对记者的采访,许某高兴地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全年全天候开放,‘法律图书角’成了农民学法的‘加油站’!”
农民普法的“主课堂” 为使“农家书屋”切实成为农民学法的“加油站”“主课堂”,近年来,丹阳市普法办不断拓展“农家书屋”法治文化服务功能,在丹阳每家“农家书屋”均设立了专门区域设置“法律图书角”,重点配置了《宪法》《婚姻法》《环境保护法》《物权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法律知识书籍、法治类报刊杂志以及其他法律宣传资料,同时通过改善读书环境、提升书屋层次、探索数字阅读等方式,大大拓宽了干群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广大干群学法用法的又一阵地。 “农家书屋”不仅方便农民查阅相关法律知识,还有法律顾问上课。为延伸法律服务功能,丹阳市司法局定期安排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到“农家书屋”进行授课,为村民讲解治安处罚、耕地及环境保护、村民建房、土地整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法律内容知识;同时,接受村民法律咨询及调解各类纠纷,使“农家书屋”成为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和沟通民意、反馈民情的综合平台。 除了法律顾问上课,近年来,丹阳市普法办依托“农家书屋”定期开展法治读书竞赛、法治演讲大赛、法治文化电影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展览等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引导农民学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使“农家书屋”成为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的“主课堂”。仅2019年1至9月,丹阳通过“农家书屋”这一综合平台,接受村民咨询3000余次,调解村民纠纷200余起。
丹阳司徒镇谭巷村村民在“农家书屋”看书学法 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自从迷上‘农家书屋’的书籍报刊,打牌闹事的人少了,谋划发家致富的人多了,以往的牌桌都被书桌取代了。”谈到乡风文明的“密码”,丹阳市司徒镇谭巷村党委书记谭来训把“农家书屋”归结为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以前,每逢农闲时节,农民们就爱上了牌桌,有时一两句话聊不来,就逞强斗狠。”谭来训介绍,以往,在农村买书难、借书难、学法难是农民心中的“痛”,自从有了“农家书屋”,这个角落成为农民们的好去处。“现在,农民一有空闲,就会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看书学法。这也成了农村的另一抹风景。” 该村党员、村老年协会会长谭生海告诉记者,“农家书屋”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屋里配备空调,冬暖夏凉,老人、小孩扎堆来到“农家书屋”“充电”。“有了‘农家书屋’,农民身边有触手可及的学法‘加油站’,农民们也跟上形势,学法、懂法、守法,爱上了读书,不但增强了法律意识,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助推了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