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近日,盐城中学鹿鸣路校区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一片欢声笑语,来自高三年级的两位作文高分学生梁珈玮和胡一凡作为主讲人,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素材与作文》,他们分享感悟,交流心得,旨在和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梁珈玮曾获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特等奖,第二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胡一凡曾获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第十七届“苏教国际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每次写作文框架拉出来,和老师课上讲得差不多,动手写起来就好像不是。”“如何收集到精准好用而又与众不同的素材?”“如何做到素材的关联性,使作文成为一个整体?”……在讲座的开场,主讲人就说出了大多数学生写作文遇到的苦恼。 “对待别人优秀的作文,要秉持学习的态度,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文章越来越好。”胡一凡先谈了态度问题,“其次,对待高中语文写作,有些人认为,考场写作受到一些限制,并不能让人尽兴创作。但是写作有一个不能替代的作用,就是作为一种动力促使我们思考。面对不同主题的作文题目,各种角度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对今后自己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写作文时不知怎么下笔,这就是平时积累的素材太少造成的。在胡一凡看来,素材来源分成两块,“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课外书、学校发的阅读材料、报刊杂志等都是素材来源。有些同学说,要看的书太多了,每本都是不同的主题,那要怎样尽快掌握全面的知识?”胡一凡说,不要过于追求多和完整性,哪怕一天只看一篇文章,被一个词语直击心灵,被一句话吸引目光,这些素材都可以成为以后作文的灵感来源。 “能高效利用所阅读的文字,那阅读就是有效的、有质量的,不必纠结于阅读量的多少。要带着目的高效收集素材,充实我们的素材知识库。”胡一凡说,“比如说我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我不理解的观点,或者第一次接触的概念,那么我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了解相关的信息,那么我就得到一连串的素材信息。” 很多学生收集了素材,但到了考场脑中却一片空白。如何防止素材遗忘,做好素材的关联性呢?梁珈玮认为应该把每个话题打包处理。“第一种方法,单段文字精耕细作,概括作者的思想,淡化描述性话语,把材料精简到一针见血的程度,突出体现杀伤力最大的‘那一发炮弹’。” “第二种方法,一段文字多核心化处理。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说的是什么,围绕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什么理来说的。”梁珈玮说,“从各个旮旯找到和材料所讲内容相似的文章。以焦桐讲炒饭为例:可能是浅略一谈。但是你可以从讲食材的书、百度、公众号、贴吧、知乎等收集相关的文字。” “对素材、原材料要注入自己的思考,这一点我称之为‘自感’。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材料的观点,都要进行自我思考。对文字要有一种代入感和出离感。”梁珈玮说,“代入感的产生,就是让自己融入某种情景,任思绪流淌。在你反复阅读材料时,就会有一种亲近感,在你足够了解某个材料的前提下,思考它和其他材料的契合性。” 梁珈玮认为,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打造专属的文字特色,更好锤炼自己的语言风格。“同学们可以翻出以前写的文章,寻找共性,研究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偏理性还是感性。确定好方向后,就寻找相似风格的书或者作者,站在大师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不要让自己的文字停在青涩状态,越是老练沉着,就越不会让文字变得生涩蹩脚。” “这是盐城中学‘鹿鸣大讲堂’第一次邀请学生做主讲嘉宾,把活动话语权交给学生的做法,打破常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盐城中学高三年级主任李海洋说。听讲座的学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他们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