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为什么被叫做“放心桥”?通车近50年后,大桥上百万颗铆钉大部分竟仍完好无损?11月22日下午,“书香鼓楼”全民阅读活动——“不忘初心使命,传承大桥精神”章剑华长篇纪实文学《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分享会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举行。现场,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分享了新书创作历程,两位大桥建设者动情讲述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难忘瞬间。 章剑华:去年的“大桥热”是创作灵感 谈起《大江之上》的创作动机,章剑华说,去年南京长江大桥整修一新引发的“大桥热”,是他的创作灵感。“今年春节前夕,南京长江大桥大修完成后向市民开放参观,有几万市民涌向大桥参观。所以我想长江大桥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几代人的记忆,也是一个文化的标志,我要把长江上建大桥的过程记叙下来。”章剑华说,从武汉长江大桥,到南京长江大桥,到现代化大桥,从1座到111座,这也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0年最大的成就之一。 不仅是大桥的建设历程,书中他还塑造了茅以升、李文骥、彭敏、梅旸春、李国豪等老一辈桥梁专家和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桥梁专家的群像。“主要通过长江大桥建设,反映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我认为大桥还在,大桥的精神要继续地继承和弘扬。” 大桥建设者:要为后代留下一座放心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不仅被誉为“争气桥”,还是座“放心桥”。分享会现场,大桥建设工人魏则玉和吴汉忠两位老人到来,给同学们讲述“大桥建设的那些事儿”。 “前几年大桥体检时,在检查连接桥梁的铆钉时,据说都没有松动的现象,我想知道在当时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现场,一位同学的提问,瞬间将魏则玉老人的思绪带回50多年前。 魏则玉当年是大桥建设的铆工,谈起大桥的铆钉质量,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的确,南京长江大桥钢梁铆子的质量是顶呱呱的,这一点不仅当时得到了承认,2016年大桥体检时,对铆钉进行了复核检查,可以说每一颗铆钉都是完好如初,保持得非常完好,受到检查人员高度赞赏。”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魏则玉老人坦言,“正是因为在大桥铆合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职工,都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每一个职工在铆合之前,都要接受严格的培训。”魏则玉还记得,当时一位经理和大家说的话,“无论如何要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要经历住时间的考验,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放心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