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伊恩 · 麦克尤恩,2017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白先勇 …… 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创意写作"科班出身。这一门舶来学科,在进入中国时曾引发过"作家可不可教"的热议,但是发展到今天,人们正视到这样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作家出自大学校园。 这种转变的契机,离不开复旦大学十年前"开风气之先"招收创意写作 mfa 专业硕士。著名作家王安忆担任学科带头人,迄今培养了张怡微、陶磊、王侃瑜、余静如等百余名青年创作人才,为中国文坛注入新鲜血液。日前,复旦大学举办了庆祝 mfa 成立十周年活动。创意写作课怎么教?毕业生去向如何?现代快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近日,复旦大学 mfa 成立十周年会议在复旦大学举办
写作在何种程度上是可以教授的 回溯创意写作和复旦的关系,还要追溯到 1994 年著名作家王安忆受邀在复旦讲授小说研究课程,后来课程讲稿出版成书,名为《心灵世界》。2005 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正式聘请王安忆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成立"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此举开辟了作家进入中文系执教的先河。 众所周知,"创意写作"是一门舶来专业。它最早于 1897 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开设,至今全世界已有几百所大学设立创意写作 mfa 项目。 关于写作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教授的,王安忆早在《写作课程宣言》里就坦陈:"凡创造性的劳动似都依仗天意神功,不是事先规划设计所能达到的。"但故事、情节、文字都是"可教的","既是人力可为,我们就要求至勤至优,做到可做的一切,然后等待神灵降临。倘命运不肯眷顾,不仅做不成作家,也许对此望而生畏,因是知道个中深浅。所以,说是教写作又其实只是告诉对写作的认识,并不敢负责诞生作家。好在,天才是在任何境遇中成就事业,但天才总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铺路。我们就是培育铺路的石子。"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图书馆馆长陈思和也是复旦创立"创意写作" mfa 的一位有力推动者,他曾谈及他们在申报课程之初对于"作家能够被培养"这个问题的考量:写作需要有天才,天分极高的人没有经过学校的系统教育,也可以成为作家;如果不是天才,写作是有技巧的,这个是可以通过学校教的,经过学校教育的作家,也许不是一流的作家,但可以维持在一个比较规范的写作水平上。 为了复旦 mfa 的创立,严歌苓曾被王安忆邀请到复旦来上课,严歌苓还把自己在美国读 mfa 时的两位导师也请来了复旦。此后,王蒙、贾平凹、余华、叶兆言、迟子建、阎连科、虹影等大家都曾走进复旦课堂,这也构成了中国创意写作教学的主体——以知名作家进校园开设写作课程为基本范式。 尽管 mfa 不负责诞生作家,但十年来,复旦 mfa 的七届 100 多名毕业生中,大部分在坚持写作,已有一些在海内外文坛崭露头角:凭借毕业作品《云雾》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电影创意奖金奖以及最佳中篇小说奖银奖的王侃瑜;曾拿到过各类文学奖的黄厚斌;去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安娜表哥》的余静如 …… 诚如作家叶兆言所言:"石头永远孵不出小鸡,最后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还应该是你们内心深处的那份需要,那份对文学的热爱。我们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作家是不教出来的,大学培养不了托尔斯泰,培养不了雨果,培养不了莫言和王安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意写作没有意义。不管我相信不相信,最后教育的普及,未来的作家有很多,或者说大多数都出自于创意写作,都会接受创意写作的培养,这显然是必然的趋势,这是不可阻挡的。"
用"质疑"不断推动故事的生长 毋庸置疑的是,复旦的创意写作专业,因为有了王安忆,分量变得不一样。她如何将自己的创作经验转化为教学,令人好奇。 "小说写作实践"是 mfa 学员的必修课,一年开设一次,至今都由王安忆亲自讲授,一堂课两小时。"我为什么不厌其烦上这门课,它和下围棋不太一样,他们都是有段位,我们写小说的人写到一百年写一辈子,可能遇到的问题永远是那几个问题,没有段位的,你碰到的问题都是你写什么,怎么写。"王安忆说。 这门课归根结底要解决的是怎么讲故事。复旦大学 mfa 教师陶磊回忆,开课前,王安忆会先指定一个地方,要求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并实地探访。这些地方一般都很有来历,比如由厂房改造的"田子坊"、虹口公园里的鲁迅纪念馆。她要求学生以此地为背景并虚构故事,经过课堂讨论后再修改,尽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讨论中,王安忆会通过"质疑"不断推动故事的生长:"这个开头有没有‘生长’出故事的可能性?如果有,你要怎样选择和利用这些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增加哪些资源来‘催生’故事?用王安忆的话说,这叫"无中生有","无端生是非","像万花筒,略一转动,百花盛开;再一转动,千树万树 ; 再再转动,繁花生锦,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人物,王安忆都会详细地询问细节:年龄、性别、长相、职业、婚姻、性格、成长环境 …… 就像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只有为自己的人物写了"前史",人物才能够"站"得住,故事才能有符合逻辑的发展。她很少告诉学生应该赋予人物怎样的特征才能编出故事来,只是不断地提问。通过这种方式,王安忆一步步把学生推向故事的起点,也推向写作能力的极限。 王安忆在教学过程中,也调动起以前和期刊编辑沟通的经验。"因为在中国有一个特别好的文学上的系统:期刊。我们这些人,大家都是在期刊的编辑的指导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当我们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互动的时候,我们用的方式很多来自于当年老编辑给我们的指导。" 陶磊认为,正是王安忆这样的授课方式才使得这门课程成功。"没有谁能像王安忆那样,将围护在文学创作周围的神秘主义的藩篱拔除得这样干净,把小说的‘物理规律’归纳得这样清晰。…… 她从自己丰富的写作实践中提炼出关于小说的理论质素,用最平实的语言教给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入学时王安忆并不特别在意考生的创作经验,她更在意的是考生是否做好了创作的准备,比如长期的阅读积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等等。mfa 毕业生伍华星说,他在三年的专业学习后,回头审视自己时发现了一个近乎奇异的事实:通过一些"可教的部分",意外唤醒了体内某些"无法教的部分",所以他在毕业前完成了人生第一本小说。
新媒体赋予创意写作更多可能性 如今,创意写作在大学中文系当中成为一种热潮,北师大、北大、华东师大、人大、南大等国内最重要的中文系科都已经建立起或者努力在建立创意写作的教学,莫言、格非、余华、苏童、毕飞宇、欧阳江河等名家纷纷任课执教,大家也都在探索创意写作的未来发展。 近年来,除了作家、编辑的教学模式,复旦 mfa 还重视跨学科艺术养成的培训。自 2010 年以来,创意写作专业先后邀请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编舞家舒巧、上音音乐剧系主任金复载、书法家刘天炜、纪录片研究专家林旭东、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等"开课"。 "尽管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课程的主体是小说、散文、诗歌,学生经由课程依然得到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可能。"青年作家、复旦大学 mfa 教师张怡微说。mfa 的毕业生中也不乏话剧、电视剧甚至游戏剧本的编剧,随着多元出版、影视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快速发展,日益庞大的文化市场对创意写作人才的需求将更为旺盛,这对于创意写作这门学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游戏、新媒体赋予了"创意写作"更多的可能性——文学想象的创造力如果被移用到其他领域,常常也会孵化出意想不到的果实;另一方面也为创意写作提出了很多理论上的挑战。 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老师刘卫东认为:新媒体与创意写作紧密相关,赋予了写作更丰富的表现方式。同时,创意写作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创作主体的虚化、文本边界的模糊、写作伦理的含混,变成了三个突出的问题。新时代如何重新处理"文学",是创意写作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实际上,创意写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文学所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十年,当代文学正在经历一场剧变。在形式层面,伴随 5g 为代表的海量数据传输技术的成熟与视频网站的崛起,影像的表达正在逐渐挑战文字。在文化行业,当代文化越来越深入嵌入到网络之中,何为真实、何为虚幻正在重新被定义,深度融合的人与机器将动摇对于文学、对于人性的传统的信条。我们亟待重新思考文学的位置。"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院副院长黄平说,"这不仅仅是保卫文学的未来,而是以文学的方式保卫我们的未来,毕竟正如王安忆教授所言,这种虚构的生活值得以性命托付。"
■声音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mfa 一方面有一个工匠精神在里面,有手艺活在里面,教你怎么写、怎么刻苦地一篇篇地写,有量的积累。同时,还有一个是专业硕士学位所不能涵盖的,是在精神上有一种天才的精神的提升。爆发力,这种东西可能通过教育途径很难培养的,但是通过教育,给一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学基础,文学的写作的心态,这个爆发力我们就耐心等待,也许走出校门一年以后成为著名作家,也许十年后,或者三十年后成为著名作家这都有可能。" 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张怡微:明清小说中的续书可以看作中国"创意写作"的前身。续书因其附属的性质,难免遭到狗尾续貂和"蛇足"的批评。续书作为中国文学史中支脉的学科可以和作为年轻学科的创意写作相结合,从创作的发生方法的研讨上取得新的突破。 青年作家王侃瑜:很多人觉得读 mfa,通过两三年的训练,可能所有学生一定会成为作家,我觉得这大概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在 mfa 学到的并不是具体的写作技法,也不是市场的喜好或者文学界的资源获取方式,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亲近文学,阅读、感悟、尝试创作,探索人生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