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乌江情 “县级市中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张家港如何做到的?”这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帮扶干部陈世海挂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后,经常被当地干部群众问到的问题。 一直以来,张家港市紧握“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要硬”的核心法宝,坚持“文化民生”,提倡“好人文化”,始终高举精神文明的旗帜,当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如今在沿河,文明共建志愿服务正从“盆景”变“风景”,也正是通过文明志愿服务让对口帮扶扶贫协作迈向“深一度”。 “书房+驿站”温暖一座城市 “马头墙”“高翘檐角”土家民居元素、原木色的外墙设计、移动方便的集装箱箱体……一座面积近30平方米的24小时土家书房坐落在沿河自治县民族文化广场,给繁华的街区营造一份属于阅读的静谧。 自2018年6月对外开放以来,沿河县的小学生张曾曦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来看书,享受着知识带给她的快乐。“这里刷脸就能进入,是我和同学最喜欢来的地方,我在这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张曾曦说。 为了帮助沿河自治县实现精准脱贫,多年来,张家港在提振其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张家港通过巧思为沿河百姓,特别是易地搬迁到县城居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了一份份文化大礼,一座全国首创的“24小时土家书房”和两座全国首创的“24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 看似只是一次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的赠建,实际上更是东西部地区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分享。张家港自2014年建成开放首个24小时图书馆以来,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建设经验。赠建“24小时土家书房”和“24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的过程中,张家港市没有简单地套用既有模式,而是将许多体现沿河土家文化特色的元素巧妙地运用其中。 此外,在书房自带的服务器中导入了沿河自治县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这样远在千里之外的张家港市图书馆也能够为其提供远程的业务和技术支持;书房户外的电子显示屏定期播放知识讲座、就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行情等,成为脱贫攻坚的助推器。这一次的对口帮扶行动,张家港将自己多年来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贡献出来,为贫困地区建设提供了参照样本。 示范引领,乡风民风美起来 走进沿河自治县泉坝镇黄池村,这里绿树掩映、绿水环抱。整洁的乡间公路、土家民居、绿树、农田、青山交相辉映。作为深度贫困村,改造后的黄池村焕然一新。 今年7月28日~8月28日,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农联村派遣10位干部到黄池村开展以“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整治”为主题的挂职帮扶,针对黄池村垃圾杂物随处乱扔的情况,农联村为黄池村在主要路口配设垃圾箱,号召村民爱护环境,这已是全国文明村农联村第二年派工作队入驻黄池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文明示范共建。 人生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曾德新是张家港市三职中的一位政治老师,去年11月来到沿河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支教。在张家港时,曾德新就是一位星级志愿者,服务时长4362小时,学校得知后,立马就给他布置一项特殊的任务,要把张家港的文明志愿服务复制到沿河,在当地落地生根。 “同学们,你们排个节目单出来,让福利院了解下活动流程。”11月4日中午,记者在沿河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志愿者协会办公室里,见到曾德新正和学生志愿者策划着一场去县儿童福利院慰问的活动,这是他组织的第132次志愿者活动。 从发展第一位志愿者,组织第一支志愿服务队开始,曾德新建章立制,宣传发动,组织活动,在他的指导下,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学生志愿者先锋队迅速壮大起来,如今全校建有7支志愿服务队,还成立了校志愿者协会,全校近2000名师生都成为了志愿者,其中130人在张家港志愿者协会注册,15名学生的服务时长达到了苏州市星级志愿者标准,他们围绕文明交通、尊老爱幼、支农扶贫等内容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成为了沿河文明志愿服务的“当家花旦”。 带动一个人,感染一群人,志愿服务将推动沿河聚拢起积极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曾德新深有感触地说:“我带着学生去做志愿,慰问了全县22个乡镇的敬老院,累计行程达2500公里,学张家港总算学出点名堂来了,接下来我要继续做好校志愿者协会辅导工作,再帮扶一段时间,他们能自己运行了我就能放心回张家港了。”志愿者刘春春说:“虽然我没去过张家港,但是通过志愿服务了解到张家港一定是座美丽文明的城市,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带动身边人,一起把沿河建设得像张家港一样美丽、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