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扬州市图书馆,年轻人想到的是文昌路466号,老扬州想到的是维扬路349号,而扬州市图书馆副馆长袁晖的记忆却定格在古旗亭57号,那个时候的图书馆还不叫扬州市图书馆,叫苏北图书馆…… 1950年3月21日,只有1万元筹备经费,筹备了仅1个多月的苏北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受条件所限,当日开放了图书报刊综合阅览室,借书处到7月1日才对外开放,那天有73人申领借书证,成为了苏北图书馆第一批外借读者,而儿童阅览室迟至1951年1月2日才对外开放。阅览室每天开放10个半小时,借书处开放7个小时。 直到1953年6月1日,苏北图书馆才改名为江苏省扬州图书馆。1957年7月,江苏省扬州图书馆更名为扬州市图书馆。 2010年10月28日,包括扬州市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在内的扬州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放,该项目是扬州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几经改革,现如今的扬州市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存储和借阅各种文献资源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让人乐意停留、社交互动、充满灵感和惊喜的场所。 城市书房让阅读深入骨髓 为进一步倡导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社会风尚,促进“书香扬州”建设,2015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通过“打造24小时城市书房”这一举措,进一步构建扬州特色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所以,从2015年开始,扬州的街头出现了一家这样的书房,它24小时不打烊,一盏盏书灯 ,一点点蔓延,照亮扬州这座古城的夜晚,浸润着油墨的书香,它就是24小时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大多位于扬州最繁华地段、临近大型住宅区。附近市民阅读需求很大,一到周末、寒暑假,城市书房里几乎座无虚席,不少父母带着子女在读书。“市图书馆离家比较远,家门口建了书房后,读书的习惯又重新拾了起来。”市民范先生说。他每周会来城市书房至少三次,会带儿子来写作业,或在门外的云资源平台看动画片。 晚上9点多,家住桂香苑的罗德芳来到东门外的24小时城市书房,熟悉地刷卡、还书借书,“家门口的城市书房,真是太方便了!”这位30多岁的私营业主,一直保持着睡前阅读的习惯,“一直想家门口有个图书馆就好了,没想到梦想成真了!” 从广陵新城的红帆驿站,到东关街街南书屋,再到万科24小时城市书房……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扬州已经有22家城市书房,扬城的夜晚多了一盏盏彻夜点亮的书灯,温和的灯光浸润着油墨书香,24 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成为扬城的“精神地标”。 于书香中见民众阅读风气变迁 从最初的市图书馆到现在的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和数字图书馆,变化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还有民众的阅读热情,以及随之改变的城市文化氛围。 现在家长们非常重视下一代的阅读教育,经常带孩子们到图书馆参加少儿周末故事会、少儿读书会,熏陶性情,增长见识。 书香滋润着人们的阅读岁月,全民读书的热情为城市注入生机盎然的文化灵魂。袁晖笑言,“希望日后的图书馆能够以更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和方式,让读者拥有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使阅读成为习惯,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的发展。”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缩影,无数个像袁晖一样的图书馆工作者,于书香中见证着这个城市文明素质的提升。 扬州市图书馆于扬州城,更是一座“时光电影院”。它把过去和今天以及未来,把报纸、杂志、音乐、电影、小说,把我们和其他人,整个世界都在其中相连。 从1950年3月,这束温暖的城市微光已经温暖了这座城市大半个世纪的时光。 69年了,时光变幻,城市成长,扬州市图书馆也几经改革,但始终不灭的是那盏陪伴人们阅读的温暖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