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如雏莺一声初啼,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一个年轻的读书社——“书香霜桥”读书社诞生,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这个读书社从原先的不足百人,成长为一个拥有近3000名读书爱好者参加的读书组织,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书社已成为读书爱好者们的精神家园,并荣获南通团市委、南通市全民阅读办公室“全市优秀青年读书组织”称号,双甸镇也成为如东县首家市级书香乡镇。
“书香霜桥”读书社由青年农民、青年干部、青年教师和中小学生,以及离退休老干部、文艺创作爱好者等群体组成,并分别成立了“霜桥谷人”“清莲政茂”“耕读校园”“霜桥晚晴”4个读书分社和1个霜桥文化创作分社。 每周五上午10点半是“霜桥谷人”读书分社的活动时间,这个由30多名大学生村官和青年村干组成的读书分社,已经坚持了整整三个年头,朗读十九大报告原文、四中全会公报、科技种养殖知识、读书心得体会是“每周一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镇上的有线广播和“人文双甸书香霜桥”微信公众号向群众推送。积极引导农民从牌桌走进书桌,由低头玩手机变成了低头阅读图书。双甸镇投资30多万元,为每个村阅览室配备了电脑,每个农家书屋图书均达到3000册以上。广大农民也从农家书屋学到了农村生产生活的知识,到农家书屋找书、找资料、上网查询信息的人越来越多。
“清莲正茂”读书分社,充分发挥年轻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这个以机关公务员、事业人员为主体的读书组织,依托镇上的青年之家,积极开展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等。青年干部“半月谈”,已成为年轻干部学习交流的论坛,双甸镇的党员领导干部们带头畅谈阅读心得,广大青年干部踊跃上台演讲,分享各自在读书中的体会。
在双甸镇教育系统,活跃着一支支读书分队,而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耕读校园”读书分社。这个以学校青年老师为主要发起者,以学校为平台、学生为主体的分社,衍生出多个读书品牌:双甸中学的“朗读者”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学生一展朗读风采,邀请到作家丁立梅与读者见面,分享读书的快乐;投资100多万元的双甸小学“耕读基地”“耕读剧场”,将一首古诗以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在剧中学习古诗,在诗中学习做人;石甸小学“书香石小好声音”通过微信群,让全校每个学生动起嘴来朗读,让更多的家长参与亲子阅读,迄今已朗读各类名著1000多篇。
“霜桥晚晴”读书分社是一个由8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的阅读群体,他们活到老、学到老,定期开展读书阅报、交流活动。定期举办读书会,老年社员们争相畅谈读书感想;组织社员到各村居社区开展阅读知识讲座;利用暑假时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七彩夏日”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编写了许多发生在双甸的历史故事、抗战故事,并到学校演讲,开展“共话中国梦”讲座;“我读你听”是霜桥晚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的一项阅读活动,小老人定期到孤寡老老人家中,为老老人读书读报,陪伴聊天,这一活动,获得2016年度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金奖。 这几年,双甸镇各类文艺作品创作获得丰收,由“书香霜桥”读书社社员中的文艺爱好者组成的霜桥文化创作分社,深入农村一线采风,创作了一批“接地气”“带露水”的好作品。40多万字的《古镇风采》《古镇印记》付梓出版,小品《必须深埋》《头等大事不头疼》《四大妈逛超市》《龙虾无价》等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受到了观众的青睐。国内外大事是社员们创作的源泉,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创作分社组织社员集中收看会议实况,当晚,社员王兴林便拿出了说唱《十九大报告暖人心》的初稿,第二天,经过社员们反复修改、组织排练后参加了镇上组织的送戏到村居社区演出,深受观众的喜爱。
有人说,一个社区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阅读水平。在双甸,无论是朝气蓬勃的“耕读校园”,还是风华绝代的“清莲政茂”,无论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霜桥谷人”,还是夕阳正灿的“霜桥晚晴”,读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民阅读赋予了这个小镇独特的魅力,无处不在的阅读成为他们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