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启动仪式在兴化召开。出席活动的有施耐庵文学奖组委会全体成员,江苏省作协领导以及兴化文艺界代表,《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文学报》《中国作家网》《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苏作家网》等近二十家媒体记者应邀参加。会议由兴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春华主持。 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汪政代表学术支持单位省作协对本届评奖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继续创新办奖模式,更新办奖理念,办出特色。三是借助越来越清明的社会风气,办成公平,公正,公开,有权威性,有公信力的文学大奖。四是成为一个通道和桥梁,搭建兴化走向世界,世界走进兴化的平台。 据中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春龙介绍,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仍采用过去两届的做法,通过提名、评审两个阶段产生获奖作品。提名工作于6月底前结束,7月初交评审委员审读,9月份召开评审会议,10月在兴化举行颁奖典礼。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关于节俭办节、办奖的有关规定,本着以小投入办大奖项的宗旨,组委会还对评奖办法和流程进行了调整和修订。 一、调整了提名方式。设立不少于60人的提名委员专家库,由对长篇叙事文学有研究的评论家、作家、资深文学编辑组成,每届抽取一定比例的提名委员进行匿名投票,选出提名作品,入选的提名委员名单严格保密。 二、调整了评委构成。评审委员会每届聘任15名左右,名单相对固定,适当调整。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评审委员名单除评审委员会主任外均予保密,具体名单随评选结果一并向社会公开。 三、调整了奖项设计。获奖作品由原来每届4部,改成每届5部,兼顾海外作品和非虚构作品;特别奖由2部改为1部,特别奖只限本土作家作品。 四、调整了评奖时间。因为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在单年举行,为避免与之冲突,削弱施奖评选活动在当年的影响力,将评选年改成逢双年评选。这样也可以与兴化两年一度,单年举办的传统节庆郑板桥艺术节错开,可以提高施奖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对兴化文化的持续性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明确第三届评选范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之间的作品。 中国作协副主席、施耐庵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主任陈建功先生临时有事未能到场,在书面致辞里指出:兴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古人称为“缙绅之渊薮,人才之都会”。本土诞生的、或者曾经在此地活跃的文化名人如范仲淹、施耐庵、孔尚任、郑板桥、魏源、刘熙载……等等,真是不胜枚举。而元末明初的伟大小说家施耐庵,作为我国长篇叙事文学当之无愧的开创者,更是名扬天下。兴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施耐庵巨大的文学成就、深远的历史影响,为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这一奖项的设立,体现了兴化市委、市政府高度的战略眼光和文化自觉,也是兴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学名城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在“文化强国”热潮日渐兴起的今天,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以及兴化许多重大文化项目的实施,理所当然地引起全国文学界乃至文化界的高度注意,也赢得了广大作家和文学界同仁由衷的敬意。 陈建功主席还指出,前两届施奖,总共评出了八部作品,《古炉》《我与父辈》《天•藏》《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天香》《繁花》《陆犯焉识》《生命册》,还选出了四部特别奖。现在看来,这些作品,仍被文学界乃至广大读者认为是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力作,这也是各位评审以及各位提名委员为之自豪所在。施耐庵文学奖的评审,在总结和吸取其他文学奖评选经验的基础上,是有开创性的。首先是本奖的评奖目的简捷而明确,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薪传和弘扬伟大的叙事文学传统,创新开辟汉语长篇叙事的新境界。其次是评奖的程序比如参评作品的征集和推荐,采取了提名委员会的专家推荐方式。终评时则采取了完全开放的方式。在场的媒体听到了评审委员们坦率真诚的讨论,感受到了艺术民主的氛围。 本届施奖评选得到惠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兴化农村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