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的故事》 译林出版社 由钟南山院士作序、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梁贵柏撰写、南京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医药科普读物《新药的故事》,从一线科学家的专业视角出发,讲述了十余种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影响的新药诞生的故事,故事背后是科学家水滴石穿的科研精神,和制药企业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高度责任感。 在《新药的故事》入选“新华书房”2020年第一季度10本好书之际,新华书房连线了该书作者、大洋彼岸的梁贵柏博士,邀请他分享当下值得关注的新药研究领域和医药类科普的发展现状。 新华云书房:总的来说,新药研发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梁贵柏:如果要分阶段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找药”到“制药”转化,因为它标志着现代药物研发的开始。在“找药”的阶段,我们不清楚发病的原因,也不知道哪些天然产物可能有效,只能依靠偶然的发现。例如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人们先通过总结有意或者无意服药后的反应,来发现治病的药材。 现代的新药研发,尽管同样需要运气,但是首先基于致病机理的研究,青霉素的发现就是处于这样一个转折点上。1929年,英国伦敦大学细菌学教授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前几天忘了加盖子的细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种蓝绿色的霉菌,而在这些霉菌周围,细菌的生长被抑制住了,形成一个无菌的圆环。这一偶然事件让人类初次认识了青霉素。 随后的基础研究搞清楚了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也建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工艺。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制药界开始走上了明确靶点的现代制药模式。比如著名的降压药卡托普利,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化学结构为基础的新药设计成功案例。
新华云书房:为什么选择以默沙东制药公司的制药史来透视现代新药研发史? 梁贵柏:默沙东的历史是现代新药研发史的一个很好的缩影。从二战期间及结束后的“抗生素”,到1970-1980年代的“抗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到1990年代以后的“抗病毒”“抗肿瘤”,在对这些领域的研发方面,默沙东始终走在制药界的前沿。 更重要的是,在如何平衡眼前利润、企业长远发展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上,它的理念和实践值得整个行业学习。默沙东曾主动大幅降低艾滋病药物佳息患的药价,向全球被盘尾丝虫感染的人群无限期无偿提供伊维菌素,以一次性成本价格把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真正体现了医药学背后的以人为本。60多年前默沙东时任总裁乔治·W·默克的一句名言值得整个制药工业学习:“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制药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利润,利润是随之而来的。”
新华云书房:当前的制药一线,有哪些药物研究的进展值得关注? 梁贵柏:我认为目前最值得关注的领域是癌症研究,近些年出了很多新药,开始改变大众对癌症的认知,譬如随着HPV疫苗的发明、不断改进,宫颈癌很可能成为人类攻克的第一个癌症,提振了人们应对癌症的信心,这些非常令人期待。
新华云书房:在常用的药物里,有哪些药物是由中国科学家研发的? 梁贵柏:中国科学家周健曾为HPV疫苗的研发做出重大贡献,解决了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使HPV疫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遗憾的是1999年,疫苗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时,周健博士就因过度疲劳意外离世,但作为合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HPV疫苗的科学家,他的伟大贡献应该被世界铭记。 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也是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这种抗疟特效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因此获得了201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也是由中国科学家发现的。
新华云书房:您在书中提到,中国可能是应对“后抗生素灾难”的主战场,对此,中国制药人可以做些什么? 梁贵柏:所谓“后抗生素灾难”指的是泛耐药性超级细菌的普遍出现使得现有抗生素不再有效,感染性疾病再次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导致灾难的直接原因是抗生素的滥用。在中国,很多老百姓有了头疼脑热,先吃几片头孢再说。中国药学会发布的《2009—2011年抗菌药临床使用情况初步分析》显示,在其样本医院中,抗菌药物占中国医院药品总金额的年平均份额为19.3%,远远高于国际一般水平。 应对“后抗生素灾难”,国家层面上要有战略性的投入,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针对耐药菌的药物研发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市场,导致企业无法收回成本,但这对于我们应对“后抗生素灾难”却很重要。这一次,中国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主战场,应该有信心在流行病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华云书房:在您看来,当前疫情会成为医学科普发展的契机吗? 梁贵柏:我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医学类科普发展的契机。前不久我在专栏文章中提出,“关于此次疫情,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关于病毒、关于病毒感染,这些天来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以前不知道的新东西?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有些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入门级的(哦,原来病毒不是独立的生命体),也有些可以相对深奥(哦,原来RNA病毒的变异相当快)。只要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我们面对未知就会多几分自信,少几分慌乱。” 作为科普作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误导”。新入门的读者,一旦接受了一个不准确的、甚至错误的观念,以后是很难改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