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从前的六府,今天的环太湖流域,山林蓊郁,自古而今都是著名的鱼米水乡。与江南的山河相伴而生的,还有古老的遗迹、潜藏其中的历史兴替,以及“人文江南”熠熠生辉的文化精神。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中国好书”作者徐风最新散文集《江南繁荒录》,以内视角探索人文江南的脉络源流,撷取历史上命运攸关时刻的人与事件,讲述古老江南嬗变中的坚守与繁荒。
长于江南的徐风,多年来不断探索对“江南”的书写方式。他的长篇小说《国壶》、长篇散文《一壶乾坤》、长篇传记《布衣壶宗:顾景舟传》《花非花蒋蓉传》等,于风土人情的细节中为读者梳理水乡江南的人文脉络。
新作《江南繁荒录》则以“青玉案”“声声慢”“风满楼”三部曲层层递进,用散文笔法牵拽出的人物传奇、文化现象,对江南地域文化脉络细作检点,以舒缓的讲述和摇曳生姿的文字,道出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荒凉,彰显江南源远流长的风骨品格和沧桑流韵。 回到叙事的源初,徐风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生动、热气腾腾的民间江南。在他笔下,有六七十年代的江南人车水、养蚕,挣工分;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崛起、机器轰鸣;九十年代,“买卖户口”、医院改制……有插秧的欢愉,进城“捉肥”的默契,也伴随着老医生无病可治的失落,老厂长复垦无望的忧心。具有年代印记的若干人物,在变迁中的尴尬和无奈,执拗与坚持,呼唤起段段珍贵而难忘的集体记忆。为此,徐风拿出了老记者的看家本领,经年累月,走遍乡野村落,采访众多历史的见证者和一手资料掌握者,完成了一次系统而精密的田野调查,留下了乡村变迁在时代浪潮中的缩影。 无论四海波静,还是风云变幻,总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维系着人们精神世界。在书中,徐风甄选若干珍贵老照片,和文字一同呈现那些发生在书院、祠堂、茶馆,记载于方志、日记中的故事。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宣告废除,江南乡村教育网络效用凸显;在进士频现、名人辈出,读书热情不减的背后,是“识字孩童可自由出入祠堂”、乡村惜字会等等乡规民约的强大支撑……隐藏于民间的风土、情怀、侠义、肝胆、宽厚、仁爱,勾勒出一条古今江南人上下求索的精神轨迹,留给现实的迷路人和未来的还乡者一份永不磨灭的江南精神版图。 据悉,《江南繁荒录》正式出版前,已以“繁荒录”专栏之名获得了第三届《钟山》文学奖。该书还入选了2019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项目扶持,获得众多专家和同行的好评。作家邱华栋认为,徐风提炼江南的精神符号,他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写鲜活的世俗生活,写可贵的人性品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性江南。作家潘向黎评论道:“《江南繁荒录》之于徐风,有一种‘壮年变法’的意味。徐风写作至此,格局与色调突然一变,此岸已非彼岸,江花日出,照亮了繁与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