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镇,农家书屋建设逐步走向纵深:从每个村、社区都有农家书屋,到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实现“形象”与“气质”的双突破。 而在金港镇的这些村、社区中,南沙社区恰可以作为一个范例。
农家书屋的“华丽转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南沙居民家门口的书香空间已经闭馆近2个月了。日前,张家港图书馆(南沙分馆)恢复开放。 这天早上7时45分,距离开馆还有15分钟,门口已经排起了队。十几个居民,戴着口罩,互相间隔着一段距离,等待图书馆开门。 15分钟后,居民们有序入馆,“苏城码”核验、监测体温、登记个人信息,一切有条不紊。这方阅读天地仍然是居民们熟悉的模样:各类书籍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在几排书架上;几张藤制桌椅,分布在窗边,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古韵。
南沙居民入馆前登记个人信息
据了解,这处90平方米的阅读天地,藏书11000余册,有报刊80种,包含图书借阅、报刊阅览、电子阅览、少儿天地、文化资源播放、综合服务六大功能区。它由南沙社区原有的农家书屋转变而来。张家港图书馆(南沙分馆)的工作人员说:“农家书屋作为最基层的文化资源,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 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南沙居民提供了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家住南沙香山小区的丁莲今年54岁,是张家港图书馆(南沙分馆)的“忠实粉丝”。退休后,她几乎每周都会来这里看书。这方阅读天地“点亮”了她的退休生活。 书籍,给了许多像丁莲一样的南沙居民慰藉。而这方阅读天地,也成了南沙居民身边的“精神家园”。
挑选书籍
挖掘阅读空间的更大“潜能” 整体功能大于局部。从农家书屋转型开始,这方南沙居民共有的阅读空间被挖掘出更大的“潜能”。它不仅是“精神家园”,而且还是“分享空间”和“文化阵地”。 金港镇每年都会以张家港图书馆(南沙分馆)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南沙社区也开展“童阅读书香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悦’读”等阅读项目。 27岁的刘晓滢是南沙社区“香里乡亲”生活馆的驻点社工,她说:“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个月会在这里举办2次阅读活动,邀请南沙幼儿园的老师或是金港镇的讲师团配合做讲解。除此之外,寒假还会有阅读冬令营,暑假则有阅读夏令营。” “这里书多,环境又好,之后还会装投影仪,用来举办阅读活动再合适不过了。”刘晓滢补充道。令刘晓滢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场阅读活动是在去年重阳节,社区邀请到金港镇的退休教师,为孩子们解析重阳节的诗歌,既寓教于乐,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张家港图书馆(南沙分馆)一角
当初的农家书屋,早已变了新模样。小小的阅读空间,被充分利用。张家港图书馆(南沙分馆)紧挨着南沙中学和南沙小学。孩子们一放学,这个阅读空间就变身“4点半学校”,其功能类似于晚托班,为那些不能及时接孩子的家长提供便利。 在对阅读空间“潜能”的挖掘过程中,张家港图书馆(南沙分馆)得到了南沙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很显然,取得这样的成果并非一日之功,是南沙社区乃至整个金港镇在推进“书香区镇”建设过程中所做出的点滴努力,汇聚成这股书香的清风。 除了南沙社区,在金港镇的其他村、社区,农家书屋加快升级提档,多家24小时图书驿站应运而生……这些24小时图书驿站,区镇以“委托管理”的形式委托给村、社区,并且通过读者自助、志愿者协助管理的形式来进行运转操作。依托于志愿者团队的强大力量,还能有效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 最是书香能致远。据了解,金港镇还将继续推进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从长远来看,这种转型有助于提升老百姓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是张家港“书香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