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67岁的“新市民”朱正忠总会在官塘桥街道宝平社区农家书屋停留、驻足,《咆哮的鸭绿江》《西柏坡》……每一本都爱不释手。朱正忠说,以前他花钱买书看,没想到搬进安置小区后,“社区书屋有这么多书,可以随便看,靠家又近。”他也因此成了这里的“头号粉丝”。 作为镇江市四星级农家书屋,宝平社区农家书屋内有藏书10000余册,涵盖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等八大类,并实现电子化管理,与市、区两级图书馆通借通还,每天免费开放,为“新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知识和技术信息。 “‘洗脚’进城不难,‘洗脑’融城才是关键。”宝平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毅介绍,伴随官塘新城建设,辖区内失地农民陆续成为新市民,在社区总人口中,农村拆迁安置人口占三分之二,约3000多人。“农民变市民后,他们的精神面貌、文明程度、学习能力都发生巨大变化。”借助农家书屋,社区真正发挥文化“乐民、安民、惠民”作用。 徐毅说,农家书屋作为全民阅读阵地,一方面有效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拘泥于简单的阅读、借阅,尝试多渠道、多角度帮助新市民们吸收书本中的知识,邀请专业老师、阅读推广人、大学生志愿者等常态化开展引学、导读活动,围绕“老、中、青”人群比较关注的养生、运动、法律、艺术等现场指导。同时,还针对“小候鸟”关爱、失地农民再就业等举办多场次关爱儿童、科普宣传、职业培训活动,让农家书屋成为新市民乐享生活的“加油站”“充电场”。 最近,家住南山一品小区的陈师傅要和孙子亲子阅读打卡,“花钱去买太贵,现在有了兼职图书员,可以帮我代借代还,特别好。”被陈师傅夸奖一番,兼职图书员、社区党员志愿者江涛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是顺手,就帮大家一起借还。” 徐毅介绍,社区农家书屋藏书不少,更新也快,但随着网络多媒体迅猛发展,一部分人群钟情手机、网络阅读,还有一部分人群有借书意愿但行动不便。为此,宝平社区选取16户党员中心户,建立居民服务微信群,线上、线下收集所管区域居民的阅读需求,开展订阅式、配送式上门服务。 “帮我借一本做菜的书,我想学着做一些新菜式。”“有没有医学类书籍啊,我老伴经常腰疼,我想学着给他揉一揉。”带着大家的需求,党员中心户到农家书屋借书,并在填写读书卡后实现“漂流”借阅。居民们也可经党员中心户之手,让优质“漂流书”多次借阅,在一来一往间实现图书共享。 “以前,农家书屋是被动地接受读者,现在是主动出击,把‘书屋’送到他们身边,真正零距离。”徐毅介绍,自推行“漂流借阅”以来,根据居民需求新增书籍300余本,居民借阅书籍1600余本。此外还组织开展诸如读书心得征文、诵读演讲、阅读分享会等活动,在辖区内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提升大家阅读兴趣,获得更多的阅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