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得主 徐则臣 我参加过3次江苏书展,每一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次在苏州,一次在徐州。去苏州的那两次,返程时途经徐州,又见识了作为江苏书展分会场的淮海书展。 江苏是我的老家,回江苏参加书展,于我就是回老家。有一次我还荣任“书香江苏形象大使”,能为故乡的阅读和文化传播鼓与呼,我倍感荣幸。 苏州人读书的品位与热情很高。我到书展中心馆的那两次,书展刚刚开始。书展通常慢热,越往后人越多,尤其后期淘书阶段,那才叫热闹。但是苏州,刚开馆就人流如织。 有一届江苏书展设在徐州的云龙湖边,我有幸参与。让我意外的不是天气热,而是参与人数之多、购书热情之高。常有思维定式,书展必须繁华大都市才匹配,“做得起来”,硬件和软件要跟得上嘛。其实能否“做得起来”更在人气。云龙山下,云龙湖畔,五省通衢之地,书展硬件当然不会有问题,有大型体育馆可做依托,临时搭建的分馆设计亦极有特色,湖光与山色并举,人文与自然相映。关键是人气,但是最不愁的就是人气,我在馆里穿梭,人潮汹涌,感觉半个徐州城的人都来了。 我参加过世界上的几十个书展,除了法兰克福书展和伦敦书展这样以版权交易为主的高冷书展外,我判断一个书展是否成功,一看民众的参与度,二看它跟日常生活的紧密程度。读书于人生不是做做样子,书展也不该是摆拍。真正有效的书展要能跟读书人、爱书人“混为一谈”,有效地参与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书展有点闹,读书弄得像赶大集。我倒觉得很好,读书都能成赶大集,读书人得有多少!全民的素质得有多高! 这些年一直倡导全民阅读,如何开展全民阅读?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跟书面对面,来到书面前,把书拿到手里,阅读才可能有效地展开。书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书展也不能仅做“面子工程”的展览,在引导和宣传的同时,创造尽可能多的读者和书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当为第一要义。 这种零距离正是我在江苏几次书展中的感受,也是我以为的江苏书展亲和、成功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