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近年来在构建公共阅读服务总分馆体制中,深入探索创新,围绕15分钟服务圈,构建了总馆—分馆—驿站(书吧)体系,其中,驿站就是社区24小时自助借还图书馆。淮安市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建成以24小时图书驿站、看看书吧为基本模式的各类阅读新空间近100个,其中图书驿站占50%,惠及周边200多个居民小区,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我们身边的图书馆”。 一统一式: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社区24小时图书驿站和传统的社区图书室、阅览室相比,具有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无人值守、便捷服务等明显优势。为了做好这件事,淮安市很早就开始统一规划、统一模式。 2016年,淮安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城市社区24小时图书驿站建设方案,并纳入年度市(县、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总体思路是适应“互联网+”发展态势,构建“点、线、面”相关联、城乡全覆盖、服务标准一体化的自助阅读服务设施网络。当年年底,淮安建成16个网点并统一投入使用,该项目建设获得2017年度市直部门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二等奖。 二建二提:提高设施使用效率 “社区24小时图书驿站项目必须以实用、好用、用得起为原则。”该负责人表示,淮安市新闻出版部门提出了“二建二提”。“二建”,就是项目必须建在居民小区、必须建在15分钟服务圈内;“二提”,就是要提高驿站的技术服务平台指标、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为此,淮安市下属各市(县、区)新闻出版部门按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将城市社区50个图书驿站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分馆的阅读服务借还点,并实现通借通还;做好网点布局规划,对城区范围内阅读设施的分布状况进行再布局,明确将千户以上、入住率超过80%、有30平方米以上独立场所和安全便捷通道的居民小区作为分批建设网点并予以公告。与此同时,经过多方考察,研究设施技术指标和功能应用,坚持设备型号、端口接入、图书采编、建设进度的“四统一”,同步采购、安装调试,统一识别系统。 三创三心:办理5万余张借阅卡 “持续创优、创新、创造运行规范,使社区24小时图书驿站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该负责人表示。 创优一站服务模式,让驿站更贴心。淮安市开通了图书馆办证、社区代办和网格受理3条办理借阅证通道,还在社区24小时图书驿站内添置了水吧、雨伞、小沙发等人性化设施,有条件的驿站还安装了音响和投影设备,便于阅读组织就近开展活动。 创新点单配送系统,让读者更暖心。在自助借阅系统上增添了读者需求统计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后台管理,及时对驿站、书吧的图书结构和复本数量进行调整。目前,社区24小时图书驿站已累计办理5万余张借阅卡,外借图书12万册,批量流转图书350多次,流转量占总馆的20%。 创造分级管理机制,让服务更走心。淮安市建立了市图书馆、区图书馆、社区、文化志愿者4个层级协作的互助管理机制,形成了总馆负责布局规划和运营指导、县区图书馆负责图书流转和设备维护升级、社区负责房屋场地等后备安全保障、文化志愿者承担活动开展和图书整理等有效管理机制。 四引四导:服务内涵不断延伸 社区24小时图书驿站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从而成为市民的充电港湾呢?答案在服务过程,功夫在图书背后。 注重媒体引路的导向作用,淮安市积极利用当地传统媒体、地方门户网站和“淮安发布”“书香淮安”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组织集中采访活动,大力宣传社区24小时图书驿站。 强化主题引领的导航作用,所有图书驿站主动为主题阅读提供活动场地,支持目耕缘读书会、淮商读书会等众多阅读组织发挥阅读推广示范作用,让市民群众感受阅读之美。 突出阵地引擎的导标作用,淮安市发布社区24小时图书驿站基本信息,印制“城市书吧:家门口的图书馆”海报和市民阅读手册,举办“书香家庭”阅读分享、“最美阅读故事”征集活动。 发挥资源引力的导体作用,积极依托高校、阅读推广人、出版发行机构,引导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图书驿站,让24小时图书驿站灯长明、不打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