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莲香阵阵,室内凉风习习,坐在屋内品一壶好茶,读一本好书。这样的场景不在别处,而在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的农家书屋里。近年来,该镇将15个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通过拆掉书屋“围墙”,让群众走进来;搞出“名堂”,让群众坐下来;扩充“里子”,让群众经常来。让书屋不仅成为群众足不出村的“悦”读空间,也成为群众小康路上的“加油站”“充电桩”。 拆掉“围墙”,让阅读变“悦”读 篱笆院外七彩的格桑花开正浓,篱笆院内清风徐徐莲香阵阵,这是座位于白兔镇马里村倪家边的农家书屋。室内书架上满满当当地摆满了各种各类的书籍,政治、文学、农技、健康、社科、历史等书籍一应俱全。桌椅临窗摆放,坐在落地窗边阅读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水里的睡莲。今年暑期,这里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一到傍晚村民们就在这里读报、赏景、喝茶、闲谈。正在读报村民刘旭对笔者说:“原来是想着这里空调、茶水免费,是个纳凉好地方,来了之后呀发现,大家都在看书读报,我也就顺手拿了张报纸看看。过了段时间呀我孩子突然跟我说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最爱跟我聊聊时事。现在啊一有空我就来看报,以后我还得再看看别的书,让我这老思想也添点新东西。” 这座书屋是该镇马里村倪家边自然村村民仲华,自筹资金23万元,和村民一道修建起这座90平方米的二层书屋。谈起建书屋的初衷,他说:“我想让传统的耕读文化活起来,于是我发现村里的文化站好书很多,但村民似乎不太愿意去那里,总觉得拘束。于是在镇村两级文化站的支持下,我在自家小院建起了这座书屋。让村民在务工之余,能有个既能休闲又能阅读的好去处。”目前这座藏书总量已达7000余册,由村民自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对书屋进行维护和管理。这座“走”进农家小院的书屋,不仅盘活了书屋资源,也打破了群众与读书的壁垒,让阅读触手可及。让村民走下牌桌,走进书屋,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搞出“名堂”,让书屋变“课堂” 今年暑期,该镇解塘村在农家书屋里组织起了“五彩夏日”读书月活动。农家书屋全天开放,同时配齐配优消暑降温设施,免费为孩子提供茶水、纸笔等,由村里的党员志愿者专门整理出童话故事、历史经典和名人名著等800余册书籍供孩子们阅读。书屋增设了绿色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等,满足孩子多渠道阅读和兴趣爱好,农家书屋化身孩子们暑期的“加油站”。茅庄村的农家书屋则升级成为孩子校外的“充电站”。该村将校外辅导站搬进书屋里,由党员志愿者们组成服务队,定期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解决务工家庭孩子功课没人辅导的烦恼,让书屋成为孩子校外的“第二课堂”。 书屋变“课堂”,解决了农村务工家庭孩子暑期没人照看,学期没有辅导的大问题。文化站、宣传办、妇联等部门携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由党员志愿者组成服务队,定期组织孩子们开展文明伴我行、小小读书郎、我的家乡我推荐等活动,将“大道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做得到的“小目标”,让文明扎根孩子们的心里,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拓宽“里子”,让书屋变“阵地” 近年来,该镇逐步将单一为村民提供阅读的农家书屋打造成了一个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家园”,形成集阅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道德讲堂、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 该镇行香村农家书屋里的电影放映室,最近成了老党员们集中地,原来放映室每周为村民们免费播放红色电影,每周一就将这周要放的电影海报张贴在门口,《地道战》《智取威虎山》等一场场老电影让老党员们看的心潮澎湃。电影让红色历史重现,而书屋则成了红色教育的阵地。该镇白兔村的农家书屋则定期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草莓种植技术培训,还成立了扶贫车间,让农家书屋化身“致富屋”,发挥出辐射带动效能,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加油站”。 接下来,该镇还将致力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建成“村村有书屋,人人有书读”的农村公共阅读体系基础上,拓展乡村旅游发展、服务技能、致富信息、农业知识、休闲文化等方面功能。通过农家书屋这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重续农村“耕读”传统,让书屋成为“农民致富的学堂、农村文化的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