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美,不仅仅存在于令人惊艳的风景古迹之中。在南京,深入街巷之中,可以遇见“世界最美书店”;走入书店,可以领略“世界最美的书”所散发的南京书香。 近日,201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颁奖,25种图书从全国106家出版社342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参选“世界最美的书”。南京设计师潘焰荣设计的《观照——栖居的哲学》代表中国摘得2020年“世界最美的书”铜奖。近些年,在南京频繁收获“最美的书”的背后,有着“文学之都”特有的书香魅力。 连连获奖 南京书籍设计惊艳世界 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已有近百年历史,代表了当今世界书籍艺术设计的最高水平,年度获奖图书会亮相当年莱比锡书展、法兰克福书展,并在世界巡展。中国参选的图书均来自上一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获奖作品。 由南京设计师潘焰荣设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观照——栖居的哲学》摘得2020年“世界最美的书”铜奖,这也是中国“最美的书”在“世界最美的书”竞技场上获得的第21个奖项。 这并非潘焰荣首次问鼎“世界最美的书”,也不是“世界最美”舞台上首现南京身影。近些年,诸多优秀作品在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合世界设计潮流,不断展现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南京更是如此。中国书香“走出去”,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与自信,南京的优秀书籍设计也带着“文学之都”特有的韵味走向世界。在21个“世界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中,南京多达6种。 首先敲开“世界最美”大门的南京设计师,是拥有诸多惊艳书籍设计作品的朱赢椿。 年,朱赢椿设计了作品《不裁》,采用毛边纸并在边缘保留纸的原始质感,不进行裁切。书的封面上特别采用缝纫机缝纫的效果,两条细细的平行红线穿过封面,书脊和封底连成一体。材质虽然极为普通,但设计与内容融为一体,打动了世界评委的心。 随后,朱赢椿以蚂蚁为第一人称的角色拟人化表达了对生命感悟的《蚁呓》,摘得2008年“世界最美的书”特别制作奖。 朱赢椿第三次拥有“世界最美”则是2017年的《虫子书》,全书内页没有文字,由虫子留下的爬行痕迹构成。经过细致的观察与处理,虫子们一幅幅形态各异的“作品”具有了书法与文本的气韵,妙趣天成,也打开了人们对书籍的新的认识。 以现代设计语言阐释《四库全书》中古老的《茶典》,则让潘焰荣于2018年摘得“世界最美”。 此外,南京设计师曲闵民在作品《学而不厌》中以贯通整体的东方韵味,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传统审美意识俘获一众评委,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也获得一致好评。自2016年起至今,南京连续五年都不曾错过“世界最美”的舞台,其中不少出自年轻的设计师之手。 阅读体验 打造不露声色的书籍气质 在“世界最美的书”的舞台上,南京频繁惊艳亮相,闪耀着夺目光芒。在设计师潘焰荣看来,“偶然中透露着必然”。 “其实作品获奖,有一丝偶然性。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说不定你的作品就正好戳中了某位评委的心。但是比赛也是公平的,南京连续多年获得‘世界最美’,则显示出一种必然。”潘焰荣认为,“中国书籍凭借多元、丰富的设计元素,以很高的水平站在了国际舞台之上。中国作品专业度高,有影响力,而南京的书籍设计则以更加人文、柔软的气质,在国际上备受瞩目。” 在潘焰荣看来,是南京的这一片文化土壤,孕育出这么一群设计师,孕育出如此之多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11年前,潘焰荣也是受这样的氛围吸引,怀揣对设计的热爱与梦想,义无反顾来到南京,去著名设计师赵清主理的瀚清堂报到。第二年,潘焰荣设计的《汉诗昆山》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 “留在南京的11年,对这座城市越来越爱。”潘焰荣告诉记者,“这座城市的节奏,可快可慢。这里浓厚的出版环境、‘文学之都’的土壤以及优秀的前辈设计师们,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我。南京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师在良性竞争中,一直努力寻找并打造属于南京的书籍气质。”这份气质是什么?潘焰荣认为,是一种最舒适的阅读体验——不刻意不做作,不露声色。 “阅读体验”是潘焰荣做书籍设计一直思考和研究的关键,“书籍设计其实就是阅读体验的设计,设计师不能孤芳自赏,需要深入浅出,才能让作品与受众达到平等的沟通。”潘焰荣将这一份“不露声色”都灌注进“世界最美”的《茶典》与《观照》之中。 乍一看,《茶典》的书籍整体看似没有过多设计痕迹,其实潘焰荣是希望把设计隐藏,不露声色地把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中国“茶”文化的气韵安静地融合在书籍内,温润典雅的气质,恰到好处地将“茶”——中国文化的经典元素呈现在世界面前。在《观照》中,潘焰荣在把控丰富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更注入新的思考。温润、不露声色成为潘焰荣的气质,也是诸多南京作品所呈现的气质。 现代表达 挖掘传统纸张创意的温度 在潘焰荣诸多作品中,都有着对传统的致敬,然而传统并不是其所有,以潘焰荣为首的诸多南京年轻设计师更注重着眼未来。 “《观照》的设计,其实就是传统与当代的观照。”在传统题材的设计上,潘焰荣有自己的理解与表达,他希望赋予传统生命,符合当下的阅读审美品位。书籍设计的现代表达需要有“度”,“我会根据内容去选择一个适度的表达方式,‘度’很重要,每本书都应该有它的样子,为文本内容存在,阅读设计过程中需要忠于文本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表达。” 在潘焰荣看来,“度”是一种适度,更是一种温度。在电子阅读高速发展的当下,即便纸质作品空间越来越窄,但潘焰荣依旧喜欢纸张所呈现的感受,“每一款纸都有它的性格与气质,这是电子阅读物无法取代的。文字和书籍会永远流传下去。纸本有情,书籍设计不应该仅仅是展示,而应该被触摸与翻阅。” 坚持研究与探索纸质设计,潘焰荣希望读者能在安静阅读的时候,体验到他所呈现的想法——挖掘纸张“创意的温度”。在他的设计作品里,书籍整体概念“度”的把控,材质工艺“适”的表达,都在唤起读者体验传统纸张的魅力。 疫情防控期间,潘焰荣完成了一本全新作品《书之极》的设计。该书以收藏家的角度,讲述了他收藏的24本全球知名艺术家手作书的故事。“2019年末,我奔赴北京,到了收藏家的家中,拜读了这些极致之书,深深地触动了我。在设计该书的过程,我不断审视自己平日的工作,得到很大的启发。我期待有机会也以艺术家身份去完成一本概念手作书,去挖掘纸张创意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