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书香资源 机构信息 南通市图书馆

南通市图书馆

2017-11-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786| 评论: 0|来自: 南通市图书馆

摘要: 南通市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12年创办的南通图书馆,是中国早期公共图书馆之一。

  历史沿革

  一、南通图书馆的创建

  南通市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12年创办的南通图书馆,是中国早期公共图书馆之一。张謇在著述中记载:“民国元年,里少年尽毁诸神祠。謇于是谋诸兄谋耆老,……因岳庙为图书馆。”“计有图书楼两幢二十间,曝书台五间,厢楼上下十二间,阅览楼上下八间,两廊办事室十间,道故斋上下六间,燕息亭三间,庶务室、门房、厨房、厕所等十三间,共六十七间,计用银万二千元。书橱二百架,计用银一千二百六十元,图书十三万千百卷,他人赠者五万卷弱,謇赠者八万卷强,职员六人:馆长一,馆务主任一,编辑及保管二,庶务一,收发一,规定每年馆用一千六百元,增购图书二千元,校对、装订等费用四百元,共四千元。其预筹而未设者:儿童阅览室,妇女阅览室,并置巡回书库。”图书馆开创时,藏书、馆舍规模已不算小,以后又进行了扩建。最主要的一次在1918年,张謇之子张孝若访美归来,叙述了国外图书馆得到重视的情况,张謇“乃拓地馆西为楼,亦十有六,筑复道以迎,庋书之架椟,凡三百三十。先后凡用银二万六千二百四十三元。岁用之银二千四百元或强。”相对闭塞落后的江北小城南通,办起了颇具规模的图书馆,这不能不说是张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杰出贡献。

  二、南通图书馆的经营

  张謇邀请南通师范培养的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的著名建筑师孙支夏设计图书馆,他提出具体构想、要求,由孙支夏绘出设计图纸,他再提出修改意见,这些珍贵的留有张謇墨迹的建筑图纸至今保留在南通博物苑。具体的土木工程用料,他也亲自过问,他在给宋跃门的函中说:“请跃翁会齐博物苑、农校、图书馆、医校、养老院五处工程员,协同查开各处所有砖瓦木石之料大小尺寸,及各处须建之房屋深广高尺寸。分别支配,通融调用,免得废阁及短缺。……”并“开明数目及用处”,“图书馆:小楼三间,方亭一间,厨三间,雨廊四五间”。尽管图书馆建在“址高于地六七尺”的东岳庙,但馆内仍设“曝书台”,定期曝书。张謇亲自撰写了《图书馆曝书台铭》:“台出岑楼,其高八尺。修广相乘,方几五十。赢级旋升,开通正直。罘罳有风,颇曬有日。以暴所藏,蟫僵螙辟。图书万年,保之无斁。”他还为图书馆小楼题名曰:“道故斋”,小亭题名曰:“息奥”。图书馆建设,藏书建设是最重要的建设。图书馆办起来了,藏书如何跟上去。张謇是深谋远虑的。首先他著文向社会公开征集,《为图书馆征求乡先生遗著启》中说:“吾通世有宿儒,代闻名著,……诸君子倘有先人遗著,轶代宏文,或系已传之稿,或为未刻之书,廊然至今,举赠敝馆,当为什袭而藏,或为集资付印;如必需值,请示傅别,亦可论购以宏架签。”通州自古钟灵毓秀,俊彦辈出,寻常巷陌,书香人家,又有状元公情辞并茂的文章,捐赠图书馆的书不在少数。

  张謇首先作出表率,他把自己的藏书整理后大部分送图书馆。张謇向来主张,国家私家藏书应“公诸于天下”,他总觉得藏书传给自家子孙,总有一天不能保存,与其给子孙三文不值二文的零卖,不如供给地方多数人去享受。因此他的日记中有许多“理书送图书馆”、“理书”的记载。有许多书是张謇阅后写过题识或友人赠送的。南通市图书馆古籍部的许多藏书中有张謇的亲笔题识,钤有他的藏书印章,这些书籍和题识、钤印珠联璧合,是张謇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在张謇的努力经营下,图书馆开馆之初,已有图书近十万卷,几年后即增至十四万卷。

  张謇非常重视目录工作,并亲自写信,聘请硕学之士主持编写,他在《致陈星南函》里说:“……更历七、八年来,前由张君编第一次目录,匆匆属稿,多未详审。复又数载,增籍益多,须即补编,且订前误。素仰先生有金版六韬之博,辨已三亥豕之讹。敬请编订本馆第二次目录。……谨奉润敬银币五百元,可以在本馆居住,亦可借书局自随。纸笔舟车,赅于润内。若其住馆,寝餗必供。安排纸笔书人,写天禄校书之目。”殷切之情,推许之意,溢于言表,何况待遇优渥,第二次目录很快高质量地编制完成。张謇为图书馆事业可谓殚精竭虑,其时他已是60岁的老人,他甚至计划征集、采购10万册外文图书,邀集精通外语专家几十人,用十年、二十年时间,选择其中精华,翻译过来,“以证通我六经诸子之说,以融德艺,以大启我后进”。他的目的仍然是洋为中用,中西贯通,培养启迪我们中国的青年学子。

  据1916年教育部调查《各省图书馆一览表》(此表以民国二年教育部视学报告及三年十月教育部咨查各省图书馆情形,经该省咨受为根据)(录自《教育公报》第三年第十期),南通图书馆当时的藏书和经费与国内省级图书馆颉颃。据1925年统计,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有259个,除了国立、省、市级图书馆外,其余大部分为县级图书馆(据1947年12月底统计,我国共有国立图书馆3个,28个省有省立图书馆34个,市立图书馆19个)。南通图书馆在20年代初藏书已达十四万卷,大小馆舍达67间,可谓全国县级图书馆之最,私立公共图书馆之最。

  非常可惜的是,这样一座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本应发展得更好的图书馆,在1929年并入了南通学院。据理逸航(时任南通图书馆馆长)年谱记载,当时图书馆藏书23万册。从此图书馆处于保管、封存状态。1938年,南通图书馆为防止战乩破坏,将8万多卷古籍转移至城内天宁寺光孝塔北侧藏经楼保存,外面堆放一些佛教经书作掩护,并请寺内和尚看护。

  三、新中国成立后南通市图书馆的重建

  全国解放,百废待兴,党和政府着手文化事业的恢复和建设。1952年南通市政府决定重建南通图书馆。市政府文教科委派文化教育股副股长刘谷风负责图书馆筹建工作。刘谷风组织人力将藏匿在天宁寺光孝塔旁藏经楼里的古籍图书搬运到博物苑北馆楼上,妥善保管。邀请老学者蔡观明等人对古籍进行清理、分类、标注、修补。这批古籍现在都保存在图书馆古籍部静海楼。

  1953年1月,图书馆定名为南通市人民图书馆,刘谷风任副馆长主持工作。并借用中苏友协俄语教室(现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先行开展阅览工作,有阅览座位40多个。7月,省文化局指示图书馆定名“江苏省南通图书馆”。为贯彻省文化局“必须在工厂建馆,以深入工厂,面向工厂,更好地为工人群众服务”的精神,南通市政府决定图书馆设在全市工厂最集中的唐家闸,馆址选在唐家闸文化馆内,两馆合署办公,统一领导。同时,张謇故居濠南别业二楼仍保留图书馆阅览室,对公众开放。又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搬迁,据刘谷风、张自强回忆文章说:“……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木船。……通扬运河上小火轮、大货船航行时的水浪余波,不时冲击着我们的小船,随时都有沉船的危险。小船只得沿岸而行,但是浪花仍然溅进船里。我俩只有把自己两斤半的棉被盖在书上挡水,刘谷风又把衣服脱下来,盖在船头的一捆书上,总算避免了损失。”图书馆馆舍为四合院民居,阅览室约30余平方米,借书处60平方米,设置有图书采编部、图书推广部和阅览室,订有报纸20余种,杂志40余种,阅览座位40余个,藏书1万余册,发放借书证1500张。

  1957年经南通市政府批准,南通图书馆更名为“南通市图书馆”,迁回市区,馆址在原“南通图书馆”旧址偏北,濠面别业西楼及其附属平房约40间,馆舍面积约1000平方米。西楼二楼为借书处和书库,三楼为阅览室和办公室。同年,郭沫若为“南通市图书馆”题写馆名。在此先后,蒋云卿、蔡观明、闵成钧、费范九、冯瀚飞等人赠送一批古籍给图书馆,其中蒋赠书2000余册,冯赠书中有元刻明印《隋史》1册(后被定为全国善本)、明版《水经注》、《黄帝内经》等600余册。这一时期,图书馆藏已达36万册,其中古籍10万册,发放借书证6千多张。图书馆还负责辅导建立工厂图书馆(室)43个,流通站49个,全市图书馆室(站)达到281个。庆祝国庆10周年时,图书馆还举办“赛诗会”、“十年成就图片展”、“图书报告会”、“党史书籍展览”等系列活动。

  1960年,图书馆向市科委争取到每年1500至2000元经费,专门用于科技图书的采购。对古籍和地方文献也加强管理,聘请省文史馆馆员蔡观明、书法家叶胥原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古籍分类、排架、编目、以及修补工作。并且征集到许多珍贵的有关张謇的文献。图书馆进入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

  “文革”期间,图书馆处于停止开放或半开放状态。

  四、改革开放,老馆焕发生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南通市图书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图书馆综合大楼建成,新楼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有书库五层,阅览室10个。1982年,图书馆古籍藏书楼静海楼竣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建成的第一座专用古籍藏书楼。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李一氓题写了楼名。静海楼使用面积1348平方米,底层设有500个座位的会场,三、四层为古籍书库,五层为外宾接待室和小会议室。综合楼和静海楼的落成给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80年代初,南通市图书馆年购文献已达到数万件,报刊近千种,持证读者过万。

  为适应图书馆发展需要,南通市图书馆积极培训业务干部,主办了为期一年的图书馆业务培训班,全市各图书馆有300余人参加了学习,市馆还和“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图书馆学专业大专班”,和南通博物苑联合举办“图博职业班”。为适应社会需求,市馆辅导部举办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讲座,长期听讲者有800余人,还邀请著名作家峻青、碧野、林青、陈模、鄂华、理由、金振林举办文学系列讲座,在社会上取得较大反响。

  这一时期,南通市图书馆无论从馆舍面积、藏书量、职工队伍素质、读者服务工作等等方面,在全省省辖市公共图书馆中都处于前列。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新一轮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兴起,各各地图书馆新馆纷纷建成,相比之下南通市图书馆显得陈旧和狭小。但图书馆职工在现有的条件下,不等待观望,勤奋工作,默默奉献,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为培养阅读人群,满足全市广大市民不断增长的读书求知需求,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市图书馆和江海晚报社联合举办了“我市十大藏书家”评选、“迎澳门回归知识竞赛”;和市农林局联合举办“农林科技新成果图片展览”,承办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主办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南通军民的抗日战争”大型图片展览、主办“南通人著作展”,等等。在省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评奖活动中,南通市图书馆报送的10项成果(限报10项)有8项获奖,其中“南通市图书馆和张謇研究中心联合编辑、出版《张謇全集》(此项目后来还在2003年中国历史学会、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张謇诞辰150周年高级论坛”上获特别奖)”、“为东盟公司产品开发提供专题服务”获2等奖,“为柯立莎博士论文《近代中国的地方企业:1898——1926南通的大生纱厂》提供服务”、“为徐铁生《万家姓典》研究提供服务”、“为钦鸿的现代作家笔名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提供服务”、“为陈学勇的现代女作家研究提供服务”、“为龚德的《扬子大脚百年记四部曲》及其延伸作品创作提供服务”、“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图片展览”等项目获3等奖。这些获奖项目参加全省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展览后,获展览2等奖。

  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市图书馆还努力挖掘潜力,改善办馆条件,实现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建立了有30多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并在业务部门配置电脑,图书借阅、分类编目首先实现计算机管理,开通了南通市图书馆网站,读者登陆网站可以检索部分馆藏书目。

  五、一座现代化图书馆呼之欲出,新馆建设提上政府议事日程

  迈进新世纪,图书馆在建设小康社会、科教兴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图书馆的新馆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启动,着手规划和选址。

  南通虽偏居江北一隅,但钟灵毓秀,才俊辈出,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到了近代,在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的经营下,南通成了全国模范县,除了实业,还以文化、教育的发达闻名全国。最近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在文化、教育上屡有创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第一座师范学校、第一座戏剧学校相继在这里诞生,南通建设的图书馆、印书局、体育场、剧院、公园是中国早期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初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处于没落之中,一批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先贤,以积极的进取精神努力不懈地追寻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道路。张謇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的有识之士,热情倡导文化事业的创办。沿濠河两岸,师范学校、博物苑、图书馆、翰墨林印书局、伶工学社、女红传习所、东、西、南、北、中公园、更俗剧院,鳞次栉比,这些文化建筑构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城中最独特的风景。文化是城市的文脉和肌理,就是特色。这些建筑是科学和南通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奇葩,它感染着人们的精神,调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南通市图书馆新馆怎样才具备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文化特色?

  图书馆作为公共物品,实质上是政府以整个社会的名义向每一位读者提供的文化、教育的公共空间,它保障了每一个个体接受知识和教育的权力的实现,人们通过对图书馆的免费知识和教育资源的占有,获得分享社会文明成果的机会,参与知识经济的资本和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发展的能量。这是政府对每一位公民最长远、最有效的帮助和关怀。从这个意义上讲,21世纪的图书馆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书斋,更是广大市民的图书馆。

  用最好的地块建造公共图书馆,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城市品位。南通得天独厚,有这么一方闹中取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风水宝地,张謇先生当年在这里开办的图书馆创造了中国早期公共图书馆的辉煌,今天我们在这里建设现代化图书馆,一座清晰地凸现出中国近代图书馆到新世纪图书馆的百年发展轨迹,承载着历史沧桑、彰显江海文脉、又富时代特征的图书馆,对于文化南通、文化大市的建设极具意义。

       地址:

  南通市图书馆新馆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崇文路2号

  南通市图书馆新馆公交路线:15、20、38、68路(到“市图书馆”站下)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81100100 59003600

  续借电话:59003605 5900360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扬州市图书馆下一篇:常州市图书馆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