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徐州 新世纪20年中国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徐州召开

新世纪20年中国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徐州召开

2020-10-16|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2256| 评论: 0|原作者: 周韫 |来自: 江苏文艺网

摘要: 2020年10月12日,作为第三届扬子江诗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新世纪20年中国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徐州工程学院召开。诗坛名家、期刊主编、专家领导汇聚徐州,围绕“在江河交汇的地方——新世纪中国伟大成就与优秀传统文 ...


2020年10月12日,作为第三届扬子江诗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新世纪20年中国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徐州工程学院召开。诗坛名家、期刊主编、专家领导汇聚徐州,围绕“在江河交汇的地方——新世纪中国伟大成就与优秀传统文化在诗歌中的投影”主题畅抒己见、交流研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汪兴国,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汪政,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州市作协主席张新科,徐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雪春出席会议,叶延滨、叶橹、唐晓渡、宗仁发、陈先发、刘向东、张执浩、韩春燕、李云、张予佳、张晓雪、谷禾、海马、卢桢、罗麒、田斌、胡弦、晓华等省内外诗评家参加会议。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工程学院联合主办,扬子江诗刊、徐州市文联、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承办,汪政主持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会。


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在讲话中指出,近20年里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整个中华民族在迈向新历史目标的过程中,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光辉成绩。今年恰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一背景下,诗人们肩负着更加重要和光荣的使命。作为诗人个体发出的声音,应该永远是个人性的,它必须始终保持独立鲜明的立场,但是一个置身于时代并敢于搏击生活激流的诗人,不能不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大多数人的生存状况,从他发出的个体声音的背后,我们应该听到的是群体和声、人类意识的回响。


汪兴国

汪兴国介绍,此次研讨会是第三届扬子江诗会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扬子江诗会是江苏“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作协重点打造的面向全国诗坛的诗歌活动品牌,获得了读者和诗人朋友们的一致认可,产生了良好广泛的社会影响。江苏新诗是百年中国新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诗百年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讨会的议题设置着眼于联通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创新、城市与乡土等研究话题,力求研讨能紧跟时代进步发展,深度介入诗歌创作现场,进一步奏响新时代诗歌旋律,促进中国诗歌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冯其谱


秋日彭城,如诗如画,群贤毕至,胜友如云。冯其谱致辞中说,徐州是一座“诗意栖居”的城市。历史上,汉高祖刘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苏轼、元朝诗人萨都剌等豪杰雅士,都曾在此畅意抒怀,留下了《大风歌》《放鹤亭记》《彭城怀古》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徐州也是一方诗歌创作的热土。作为全国改革发展伟大历程的一个缩影,徐州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打造“区域样板”、争创“两高两强”的火热实践,不断谱写出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的壮丽“徐州诗篇”,更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厚沃土和广阔舞台。


张新科

张新科介绍了徐州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徐州工程学院始建于1959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近年来,学校全力打造全省高校人文教育特色高地,文化育人形成创新性品牌。他提出,如何让诗歌真正反映这个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时代,如何把握当前丰富而复杂的诗歌现实生态,应当成为此次研讨会着力探讨的问题。


汪政

开幕式后,西渡、唐晓渡和卢桢三位诗评家分别就“传统经典在新世纪诗歌中的投影”“诗歌空间地域中现代性与乡土的博弈”“新媒体、新技术对诗歌生态的影响”作了专题报告。


西渡


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新诗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和西方诗歌的精华,围绕“传统经典在新世纪诗歌中的投影”主题,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西渡介绍,从强调格律的新月派诗歌,何其芳、朱英诞创作中的古典诗影响,到80年代欧阳江河、杨炼直接从旧典中寻找题材,第三代诗人张枣在词汇、感觉和趣味上的旧诗浸染,直至新世纪诗人或吸收旧诗词汇,或翻新旧诗意境,或从传统文学、历史、典籍取材,都可以见出新诗和旧诗的关系之深。这一背景下,西渡强调新诗应激发传统的当代性:“在当下处理传统题材或主题较为成功的诗作中,无论其风格、趣味、词汇如何受到旧诗或传统的影响,它处理的仍然是当代的经验、当代人的当下的心理。而那些失败的则为传统的俘虏,远离当代人,也远离诗人自己的生命体验。”


唐晓渡


“现代性”作为诗歌复兴的问题情境,在诗歌中一直与传统乡土构成了对峙缠绕的复杂关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当代国际诗坛》主编唐晓渡十分赞同墨西哥诗人对“现代性”的看法:现代性以批判为基础,自然分泌出对自身的批判,诗歌是这种批判最有力、最生动的表现之一。唐晓渡认为,“反现代”恰恰是诗的现代性的本质,西川穿流于拥堵公路时书写的《逆行》和《撞死在挡风玻璃上的蝴蝶》是这类诗歌的代表。


卢桢


如今,新媒体、新技术深刻地影响着诗歌的生态,南开大学副教授卢桢认为,这种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赖于线上生长的自媒体诗人大量涌现;诗歌与其他媒介进行实验性整合,黑大春、春树等把诗歌说唱与小提琴、摇滚乐杂糅,演绎超文本性的视听品质;以微软小冰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诗歌写作掀起热议;诗歌营销风气日盛,“为你读诗”、地铁诗歌、诗电影以跨界营销的方式提高了诗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当媒介技术带来了诗歌生产与消费模式的重大转变,卢桢提醒要警惕无节制的技术狂欢,过度使用影音媒介,使读者空有一次性的阅读快感却未能建构起文学性的美感;“剪贴文化”“快餐文化”造就了廉价复制的粗糙文本,其专属的抽象性与哲思感则日渐式微。



下午,专家们就以上主题继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研讨会由《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主持。扬州大学教授叶橹从古代经典唐诗宋词切入,他认为,传统经典对当代诗歌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尤其是抒情方式,大量的古代经典诗歌是应答互赠式的、生活化的,充满了人间温情,这也为全媒体时代的诗歌人口和纸刊提供了参照。《诗选刊》主编刘向东认为,古典汉语诗歌与现代新诗之间并不存在压力,它们之间可以互译转换并且相互映衬。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认为,诗源情,是情感驱动的写作,有内心倾诉的冲动。《作家》主编宗仁发认为,中国新诗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百年来新诗继承了两大传统,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西方的,诗体新旧是形式问题,关键和核心是诗歌本身的表达,它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另外,他认为,新媒体新技术对诗歌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扩大了诗歌的传播面和传播速度。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张执浩回顾了武汉疫情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写作的思考,他感叹在大灾难面前,人性是经不起探底的,当生活被迫现出原形时,生命的喜悦、诗歌的意义在哪里?《十月》编辑部主任谷禾谈到了创新与时代的关系,他认为,作为写作者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但也不必为此焦虑,写着就是幸福。《诗歌月刊》主编李云认为,现代性对美学思想、对文学的介入与关注在任何时期都很重要,文学的现代性对诗歌的介入远远不够,他提出的办刊宗旨是先锋表达、中国精神。三江学院教授海马认为,新世纪20年新诗与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几乎是同步的,互联网对新诗的生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对于诗歌文本本身有多大的改变,还值得研究,目前的所谓“网络诗歌”(新媒体诗歌、微信诗歌等),实际上多是“网络上的诗歌”。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罗麒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弘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对当下出现的这种古诗热要冷静看待。在精神层面上,古诗新诗是一条可以溯源的河流,不可割裂。在诗歌教育方面,古诗新诗应当同时开始,这样,对新诗的发展才是健康有利的。


刘连启等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