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南京,降温前的一阵风吹落了枝头的梧桐叶,阳光穿过云层,透过玻璃窗照进来。位于二板桥的鼓楼区图书馆里静悄悄的,偶尔能听到翻动书页的声音。天上浮云如白衣,六年前,作为新开的少有的坡道图书馆,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十年前,这里是一片芜杂;再往前,这里是南京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 网红坡道图书馆再次走红 鼓楼区图书馆位于二板桥 486 号,在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内。当年鼓楼和下关合并后,鼓楼区图书馆也从原来的山西路搬到了这里。 " 在最美坡道图书馆看上一本书,让你即使被社畜生活捶打千万次,也能再支棱起新的状态。" 最近,网络上的一篇打卡文章,成功将鼓楼区图书馆安利给了众多网友," 最美坡道图书馆 " 再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10 月 14 日上午,姚远正在二楼的阅览区看书。2010 年,他进入鼓楼区图书馆工作,2014 年白云亭的新馆建成,他也跟着搬来了这里。" 最近又走红了吗?" 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作为国内少有的建在坡道上的图书馆,建成开放之初,这里就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有来借阅图书的,有来复习备考的,也有慕名而来的文艺青年。规划之初,整个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的外观就被设计成了一朵漂浮的白云。 现代快报记者在图书馆看到,一楼设有 24 小时自动借阅室,没有工作人员,市民凭借书证刷卡进入,晚上也可以过来借书还书。由于这样的便利性,这里吸引了不少读者,特别是周边的居民和学生。 最吸引人的也是最具设计感的,是自下而上贯穿四层楼的 " 之 " 字形坡道。书山有路勤为径,沿 " 路 " 而上,一侧是规整的书架,收录了各类书籍,无论是哲学或是艺术,都能在这里找到心头所好;另一侧是阅览区,由书架作出分隔,空间再次重构。 改建于货车坡道 众彩物流是南京最大的批发市场,在众彩之前," 南京最大的菜篮子 " 这个名号属于白云亭。对于许多老下关、老南京来说,白云亭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早期的白云亭批发市场,为了运输方便,拥有一个 5 层的货车坡道,商贩开着车从坡道进出、上下。 2009 年 5 月底,因为年代久远,设施陈旧,交通拥挤,白云亭等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始搬迁。之后的一段时间,这个地块仍旧属于脏乱差地区。2014 年,鼓楼区总规划出炉,重点建设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同年建成开放。 " 你看到的图书馆的这部分就是建在坡道上的。" 姚远回忆,文化艺术中心整体建筑没有太大改动,墙体都是两层钢筋板的,货车坡道也因地制宜地改成了图书馆,而这样的设计在国内也是少见的。 从农贸市场,到最美坡道图书馆,中间的反差与逆袭,或许是这里成为网红的一个原因。 建成 6 年,已经陪伴一批人成长 和其他网红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美坡道图书馆的热度渐渐褪去,但时间也是最好的沉淀。 在茶水间,一名读者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十多年前曾经在这里买过菜,或许谁也不能将这里与农贸市场联系在一起,因为完全变了样。" 以前很热闹,也很嘈杂,很慌乱。现在你看,你可以在这里沉下心来,阅读书籍,感受时间。" 赵大爷是热河南路街道的居民,家住附近。在他的记忆中,过去的二板桥总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以前每天早上,他吃完早饭都要沿着一路走走,从干货市场到水果市场,就算不买东西也要去逛逛。但这里也是拥挤的,有时候还是灰扑扑的。批发市场搬走后,他有了一个新的习惯,每天早晨 9 点不到,他就带着水壶来文化艺术中心门口等着,等到图书馆开门,他就进去坐一坐,看看报纸。有时候也会观察一下年轻人都在看什么书,跟着读一读,接受些新鲜的事物。 " 这样的读者很多,报刊区特别受老年人欢迎,这些年下来,我们彼此都已经认识。" 姚远说,开馆到现在,他观察发现,来图书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现在已经占到了 70% 左右,他们大部分是来复习备考的。和家里相比,图书馆的氛围或许更能让人沉下心来。 最近图书馆再次走红,很多去过的读者都开始分享自己的回忆。一名网友说:" 我读高三的时候每个周末骑车去自习,那时候人很少,基本上都是附近我们十二中的同学,青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