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百年老宅吴氏中丞第内,该镇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所教育机构——临平书院复建后正式对外开放,以“艺文发声地”为主题的公共艺术沙龙季同时开启。在市文明办的牵头下,全市唯一一家青少年美育创研中心也落户于此。
据记载,500多年前的明朝中叶,薛家当地士绅张脱轩捐田60亩营建青墩临平书院,后毁于战火。吴氏中丞第原为清代名臣吴光悦宅邸,临平书院在此复建,不仅重现了常州特色古典园林的建筑风貌,也承载着当地历史文脉的传承和打造都市近郊文化体验中心、构建全新艺文空间的使命。
运营者之一、薛家镇文创办主任朱莉说:“我们这次围绕‘艺文发声地’主题,以两大展览、5场沙龙、14位艺术家、17幅当代水墨代表作、96个孩子的诗歌画作品联袂亮相,来建构公共艺术、人文社科、城乡融合、美育创研、非遗跨界五大板块,将书院打造成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现代文化空间,能够为市民带来更多元的文化体验。” 毗邻雁荡河的临平书院,周边绿意融融,颇有乡野雅趣、“林间书院”的感觉。其总面积约1400平方米,依循老宅原有建筑形制,共分为展之间、书之间、茶之间、艺之间四大空间,与雁荡河水利风景区相互映衬,兼具有形无形之美。 “森林有声诗歌画展是在现场用绘画、诗歌、书法的方式,放飞96个孩子的童真梦想。”一位参展孩子的家长说,“对于孩子而言,最深刻的成长记忆,往往来自于大自然,让孩子们在没有围墙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是另一种成长解决方案。” 走在雁荡河畔的树林中,画作点缀其间,光影投向大地,孩子们亲手写的诗被录制在耳机中,戴上即可倾听。眼里的世界、生活的片段、四季的风景,都在烂漫的童声中,让自然成为舞台,艺术成为日常。 书院还邀请了社科院博士、《中国螳螂》作者朱笑愚带来以《城市中的自然教育》为主题的美育课程。他在讲座中不仅向薛家当地中小学的孩子们展现了他多年来顶层设计并合作实施的自然教育项目,还将大自然中的生物之美进行了多维呈现。伴随着朱笑愚的讲述,孩子们通过投屏的高清图片了解到:想要吃有毒植物海芋的昆虫,为了阻断植物毒素的传递,会在海芋的叶子上咬一个圆形,只因同等周长下圆形面积最大,堪称“虫子里的数学家”;生活在洞穴里的编蛛,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节肢类动物,因为视力不佳,只能靠两只很长的触手去探索世界,自带导盲系统;具有伪装色的枯叶蛙,展现着大自然里拟态的神奇,更以突然的“哇”一声产生惊吓的效果…… 对于临平书院而言,老房子里的时尚新玩法,还在于请来了复旦大学教授王天德,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等人来分享《美术馆策展与中国当代水墨》,请来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分享《晚明的书院讲学与江南士风》,请来了杉林文旅创始人、知学景点管理学院院长蒋蓉分享《如何做以运营为导向的夜游文旅项目》…… “每一场活动,让我感受最好的是,大家可以自由地来去。”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李阿姨,退休前是位文化工作者,她说,“带着家里的小孙子来参加这样的美育,能让我们一点点地沉浸进去,一点点地生活日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