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曾连续三年受邀参加公祭仪式的唐瑶和母亲今年未能赴南京参加活动。不过,让她高兴的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扬州人孙宅巍主编的《南京保卫战全史》近日定于明年出版,书中全面记录了83年前外公姚步青为之付出生命的那场保卫战。
记者牵线成就“寻亲”佳话 “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没能到南京很遗憾,希望明年能来南京看望长眠的外公。”从2017年开始,远在四川泸州的唐瑶和母亲每年都会到南京看望亲人。 唐瑶的外公是1937年12月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姚步青,时年仅28岁。姚步青,又名姚雲洲,出生于当时隶属于扬州的泰兴城一家大户人家。自幼饱读经书的姚步青长大后成了一名教书先生,曾在镇江一带教过书,后在亲属的介绍下,投笔从戎入伍参军,成了南京守城将领唐生智手下的一名秘书,南京沦陷期间,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上尉速记员。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姚步青将妻子和年仅两个月大的女儿送回乡下老家,泪别妻儿后,义无反顾返回南京参战。谁知,这一去就成了永别。 新中国成立后,唐瑶的母亲多次前往南京打听都无功而返。几年前,唐瑶看到了本报记者采写的一篇报道,让这段跨越77年的寻亲出现转机。在这篇报道中,时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的孙宅巍在一份《国民政府批准阵亡将士请恤指令》档案中,找到了两名阵亡扬州兵的相关身份信息,其中一位就是姚步青。 唐瑶立即和记者取得了联系,并在记者的牵线下,从四川赶赴姚步青当年战斗过的南京富贵山附近,取一抔泥土,告慰先人,接亲人回家。
《南京保卫战全史》明年出版 “我对为国捐躯的烈士有着特别的情感,因为我的姐姐也是一位烈士。”孙宅巍告诉记者,他出生于扬州老城区,姐姐孙宅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安葬于扬州烈士陵园。 这些年来,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孙宅巍一直专注于南京保卫战的研究,其主编的《南京保卫战全史》书稿已成,分为上下册,约60万字,将于明年出版。 “南京保卫战距今已经83年了,在抗战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孙宅巍表示,希望这本书的出版可以把这段历史的研究提高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他们在战斗前是如何准备的、战斗中是怎么英勇作战的、战斗后期是如何布置撤退的,都有哪些教训?这些都是书中聚焦的内容。”孙宅巍介绍,《南京保卫战全史》从1935年国民政府举行秋季大演习开始写起,全面记录了南京保卫战的31次战斗。“只要是有中国军人流了血、交了火的地方,我们就要把这段光荣的战斗历史完整无误地展现出来,“让我们的战士所流的每一滴鲜血,都能开出光荣之花。”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首次公开刊发了一道写于1937年12月11日24时的作战命令原件,这也是南京沦陷前最后一道坚守阵地的作战命令,这道作战命令由唐生智发出,打响了12月12日南京战场最后的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