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和暖到世界,名家大师故乡行。日前,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第十届茅盾文学获奖者徐则臣莅临江苏省淮阴中学,与淮中学子亲切地进行了一场读写交流活动。
徐则臣先生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4年,他凭借《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2016年《耶路撒冷》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奖。2019年8月,他凭借《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徐则臣先生将本次报告主题定为:到世界去。“什么是世界?我生活的地方之外是世界,诗和远方是世界,故乡的对立面是世界。”徐先生以童年和故乡的关系,旁征博引谈到了马尔克斯、 福克纳、莫言、贾平凹的故乡世界,表明自己的故乡便是我们淮安的“花街”,更是激起了同学们热爱故乡的情怀。但徐老师又同时表明文学取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他的一条花街可以装下一个世界。这同时也能启发学生的写作源泉,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就是写作的艺术性。
“为什么到世界去?去世界的愿望来自于局限,来自于压抑、来自于狭小的空间。”徐则臣先生这样认为。他以自己的童年的生活经历,谈到了促使他“到世界去”的几个重要事物:河流、火车、飞机等,这些也成了他小说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到世界去”的重要意象。“到世界去的童年时代是抽象的,靠这些元素延展了自己对外界的想象。我们对世界的想象,让世界无限延伸。” “情结产生了愿望,沿着某种愿望到新世界。”写作的补偿功能就是对世界的补偿,正是带着对“世界”的向往,才让徐先生走向了世界,写出了自己的世界。
徐则臣先生又谈到从“新世界回归故乡”,“到世界去是为了施展抱负,实现理想,扩展视野,当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平和、宽容,再回故乡,世界和故乡便不再是对立的,而曾经野心勃勃的你对故乡的认识也会有新的变化:心态平和”。“世界跟故乡之间,没有我们当初想象的差别如此之大,到世界去不是单行道,是可以回头的。”因为故乡也许可以治愈你的心灵创伤、缓解你的压力、隔绝外界浮华的喧嚣…… 徐先生还以自己的求学经历谆谆教诲莘莘学子:“当下要多读书,只有读书才能看到无数人的世界,才能无数人看世界的目光”。也只有读书,才能让自己到广袤的、多元的、美好的世界,去丰盈自己的人生,开阔自己的眼界,真正领悟第三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世界。 更让同学们感动的,是报告结束后。徐先生说,淮中同学们有开阔的视野,也有提问的勇气。而现场的老师、同学更对徐则臣先生的耐心、智慧感慨万千。同学们争着向徐先生提出自己平时读书和生活的疑惑,徐先生对同学们的提问耐心解答,智慧的回答不时获得师生们热烈的掌声。 “ 如果你不到世界去,你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可能就在家门口,你就不会知道故乡有可能就是新世界”。名家大师故乡行,聆听完徐则臣先生的讲座,不少同学也一定提升了自己的灵魂与眼界,一定如作家所说在家门口就发现了“新世界”,立志走向“新世界”,开创“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