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太滆地区武工队吴其昌等八位战士,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形下,顽强战斗,宁死不降,最后在马庄村边漕桥河上的一座石桥旁壮烈牺牲。这座桥,被后人称为‘八烈士桥’。”在宜兴市万石镇马庄村的农家书屋,只要有客来访,农民作家陆一新都会自豪地向人们讲述承载马庄“德善文化”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马庄村农家书屋是江苏省入选“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获奖单位”中唯一一家农家书屋。该村党总支书记、大学生村官彭秋君自豪地表示,马庄村农家书屋也叫“德善书屋”,已成为这座古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文化载体。 马庄,位于宜兴漕桥河两岸,流水淙淙,小巷幽幽。相传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在此埋葬义马,从此有了这座风景如画的江南小村。说起马庄历史上的德善故事,陆一新打开了话匣子:清代富商胡老三出资修建轩庄桥,沈兆林为新四军送信宁死不变节……六百多年来,世世代代的马庄人在这片土地上沉淀下丰厚的德善文化。 走进位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的“德善书屋”,记者看到,这个小小的乡村图书馆配备了可供40人同时阅读的桌椅设备,藏书总量达到10000册,订阅的报刊达30余种,村里每年投入更新图书资金6000元。每天,德善书屋都会迎来很多村民在这里读书学习。 在彭秋君眼中,“德善书屋”不仅仅是一座小小的图书馆,更是传承“德善文化”的主阵地。“我们常常邀请阅读组织、文艺名家、村庄乡贤等走进书屋,开展各种阅读、讲座、辅导等文化文艺活动。” 每年寒暑假,村庄乡贤、退休教师们来到书屋,为孩子们举办公益课程和阅读分享。冯光辉、夏正平、王顺法等作家做客书屋,开展交流活动。小小的书屋时常传出琅琅书声,阅读的风尚早已深深渗透进马庄人的寻常生活。陆一新、陆洲父子的文学作品在省级比赛中频频获奖,传为佳话;锡剧是江南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德善书屋多次举办锡剧展演,在婉转的唱腔中,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马庄种植业发达,草莓种植户们每每遇到难题,总会第一时间走进书屋“充电”,寻求解决办法。“每年,书屋配合‘三农’工作开展的学习培训活动,以及各种科普、法治、环保、防灾等社教活动,加起来多达十余场。”彭秋君说。 阅读、启发、分享,让“德善”感悟走出书本,融入日常生活,化为人们的言行习惯。 在这个小村里,令人感动的“德善”活教材俯拾皆是:村民潘玉娟,致富不忘村邻,定期对困难家庭伸出援助之手;经营公司的张晓伟,为诚信甘愿承担200多万元损失;马菊娣主动照顾婆婆、亲家母同吃同住,让她们远离孤独冷清,享受天伦之乐…… 陆一新认为,马庄村农家书屋之所以获得成功,正是因为始终不忘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初心,将书籍阅读变为立体阅读,将“德善”厚植于江南沃土,与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