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人文社科类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今年寒假期间,南通市如东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社科联、县教体局联合向全县中小学师生家长发出开展“寒假共读人文社科类经典书籍”活动的倡议。
亲子阅读,让陪伴更有温度 “雷锋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他的事迹让我感动。”孙思远是兵房小学一名二年级学生,从小就爱书的他,在父母的推荐下,选择了人文社科类书籍《雷锋的故事》作为寒假阅读书目。 父亲孙江涛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他每天都会抽出半个多小时,跟孩子一起阅读。“我们共读一本书,会有很多共同语言,拉近我们彼此距离的同时,也培养了他阅读的好习惯。”“读书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我还要继续坚持读书,增长知识,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孙思远说。 “高一的时候,历史老师给我们讲过《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内容,我很感兴趣,再加上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就在我母亲的推荐下,选择阅读这本书。”正在马塘中学上高二的许嫕翾,是一位理科生,目前已经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的两个章节,“有时候遇到晦涩难懂的地方,我就会上网查阅资料。” 许嫕翾妈妈许鸿是一位环卫工人,平时酷爱读书的她,对女儿的希望就是能够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我给不了孩子太多物质上的财富,但我觉得读书是永恒的精神财富,我希望可以引导她,好读书、读好书。” 师生共享,让学习更有深度 在人文社科类书籍的阅读过程中,除了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外,老师同样担负着阅读推广人的责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作为公民,有必要去了解历史,有利于增强我们每个公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新区初中历史老师杨培培在重温《重读抗战家书》后,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触,“战场上铁骨铮铮,在家书里柔情似水的左权将军。字字千钧,写尽拳拳赤诚的赵一曼,他们的故事让我动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也在班级群里,推荐给了学生们。接下来,我准备在今后的课堂中,把书中的内容加以运用,让学生接触历史真实事件,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 针对人文社科类书籍的阅读,杨培培也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我通常第一遍粗读,再读时会写一些批注,第三遍的时候会把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记下来,做成笔记。” 专家指导,让思考更有维度 当前,寒假已过去一半,不少学生反映在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江苏省特级教师、省中学语文教授级教师、县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李旭东为此进行了分析,“人文社科类书籍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存在读不懂的情况,即便是到了初中阶段,仍然有难度。那么高中生由于学业负担、时间有限,也难有耐心认真去阅读。” 李旭东指出,越是难读,就越要多读。“读不懂的地方,就要家长陪读,让师生共读。例如我们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我们可以读一读《毛泽东传》,再去看看外国人眼里的长征,可能就更容易理解长征精神了。” 阅读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家长和老师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社科类阅读的重要性和高难度,引导孩子通读全书,把握大意,抓住核心概念,理解全书基本观点,进而把握全书的体系。”李旭东告诉记者,如东县之所以倡导寒假共读人文社科类经典书籍,就是要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弘扬全民读书风尚,引导全民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让阅读成为信仰,让分享成为习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同营造一座充满书香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