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镇江市幼教工作者、镇江市实验幼儿园原园长陶铵领衔编著的《爱在“达学园”:幼儿园外场课程的探究与实践》一书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镇江市成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后的第一本相关科研专著。 市区中山东路上有一座名为“笪家山”的小山,据说因山脚下有大量笪姓人口居住而得名。位于笪家山下的镇江市实验幼儿园是一所老字号幼儿园,创立于1934年,是全市办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早开展幼稚园教学实验的单位。 《爱在“达学园”:幼儿园外场课程的探究与实践》分5个篇章:健康与运动、智慧与探索、生活与社会、艺术与创想、观察日记,全书图文52万字。汇集市实验幼儿园全体教师在传承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下,按照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因地制宜挖掘园本资源而探索设计的基础性课程和场馆课程及特色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孔起英为本书作序,对课程实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镇江市实验幼儿园的这个“外场课程”,实现了“从室内活动到室外活动”“从集体活动到多元活动”“从领域到整体”“从教师到幼儿”“从封闭到开放”,这是儿童观、课程观念的“自我蜕变”。 2020年下半年,镇江市成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承担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试点任务。毕业于江苏省幼儿师范学校的陶铵,作为一名在笪家山下工作、生活了近30年的幼教工作者,亲历目睹了新世纪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人而言,笪家山不只是一座山,更是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园所发展的一个载体。依托笪家山开发园本课程,将身边可看、可触的资源利用起来,既是守正也是创新。”陶铵说。 在她看来,笪家山植被丰富、鸟语花香,是一座天然的自然宝库,也是创新利用资源。“我们努力将一座静态的山体创设成儿童成长的乐园,融合幼儿发展的领域目标,让幼儿在自然中汲取成长的经验获得发展。”同时,空间上不限于幼儿园依靠的笪家山山体,还有户外小场地及以幼儿30分钟脚力为半径的社区、游学基地。 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幼儿园整体发展的过程。从笪家山走向“达学园”,让孩子从室内走向了室外,陶铵表示,“作为学前教育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用心去创造教育天地的‘达学园’,都应该为我们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