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依托“实境课堂”,活化用好“家门口的党史馆”、“活的教科书”,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新阶段、新高潮。通过将党史学习“书目”嵌入本土红色资源中,将党史学习现场搬到革命遗址中,将党史学习成效融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中,用心用情打造具有二甲印记的红色地标。 一处故居,塑造“红色名片” 位于余西社区的朱理治故居,是二甲镇现存唯一的革命先烈故居,也被称为“家门口的党史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二甲镇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沉浸式“实境课堂”,实地参访朱理治故居,借助历史图片、文献资料、革命文物,近距离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朱理治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 今年以来,朱理治故居累计接待参访人员300余人次,成为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近距离学习党史的首访之地,也成为二甲最鲜亮的“红色名片”。 一座丰碑,点亮“红色标识” 在宝云山村南片区,有一座巍峨的纪念碑——孙占彪烈士纪念碑。1940年,年仅20岁的孙占彪怀着一腔热血,率队加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斗争。不幸的是,翌年,在一次伏击日寇的作战中负伤牺牲,时年21岁。他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3月30日,二甲镇宝云山村党总支与余北小学党支部在孙占彪烈士陵园联合开展活动,借助事迹宣讲、主题发言、交流感想等方式,融情于景,与革命前辈“隔空”交流,帮助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在触摸红色记忆中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动能。 一段记忆,构筑“精神高地” “当时天已经黑了,战斗即将打响,我们连队是突击连,承担着冲锋的重任,同志们战斗热情异常高涨……”每当提及当年的战斗经历,96岁的老兵陈金涛都会提高嗓门大声地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那份激动。这是二甲镇余北小学党支部开展“致敬峥嵘岁月,追寻先辈足迹”主题寻访活动的现场。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二甲镇动员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实地访谈活动,邀请身边的党员老兵上党史课,把党史学习教育搬到田间地头、老兵家中,让红色故事在传承中“烙”在心里,“印”在田野,构筑令人向往的“精神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