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是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近年来,她致力研究推广古诗文吟诵,擅长“葛调”“华调”“唐调”等多种传统吟调,并身体力行以镇江吟诵传颂诗意镇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镇江文化的新名片。 镇江吟诵,目前已被列为镇江市京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刘爱华也是当前镇江吟诵传承第一人。 刘爱华 今年56岁的刘爱华,1993年入党,曾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还是中华吟诵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镇江市首批阅读推广人。 自古有诗词就相伴吟诵,镇江丹徒姚桥至今有南朝民歌《华山畿》的传唱,便是最早的镇江吟诵。镇江吟诵,现今传承传播的主要调式是“葛毅卿先生吟诵调”(简称“葛调”)。 什么是吟诵?刘爱华说,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汉语诗文一种传统的诵读形式。说白了,就是过去读书人通常的读书法。“由于吟诵在学习古典诗歌时须把握四声、读出气韵,中小学生学习吟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更有利于深化理解,把握诗文的感情脉络。”刘爱华表示,江滨实验小学大力支持这项非遗传承,语文课堂因吟诵的加入而灵动,学校“江花吟诵”社团更受到高年级学生的钟爱。 记者了解到,2012年起,刘爱华在教学中摸索学习吟诵,2016年起先后师从北师大徐健顺教授、河南大学华锋教授、“唐调”传人魏嘉瓒老师等系统学习吟诵,并传承传播。2019年,师从镇江籍吕守经老师学习葛毅卿先生吟诵调,并通过校内外社团在学生及家长、大学教师、社会人士等多个层面教学,同期推广葛毅卿先生吟诵调,努力使之成为镇江文化新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