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图书馆,位于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后宅老中街,后宅中学老校区内,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20年,该馆系泰伯市市董会置办,故称泰伯市立图书馆。为20世纪20年代无锡有名的四大图书馆之一。 1994年出版的《无锡县志》中记载“民国20年统计”,当时有:天上市(堰桥)村前图书馆,藏书4397册;万安市(石塘湾孙氏私塾)教育图书馆,藏书5600册;青城市(礼社)新民图书馆,藏书3314册;泰伯市(后宅)图书馆,藏书6648册。从所藏书籍的数量看,泰伯市立图书馆居首。
泰伯图书馆占地三丈见方,砖木结构,三间两层,面南背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屋面四角飞檐,上下四面各设四扇窗户,通风明亮。底层中间立四根由砥细花岗岩鼓墩石奠基的圆柱。地面铺设水磨大方砖。馆前有呈扇面状斜坡台阶,两侧各立一圆柱,支撑连接上层出挑的风雨阳台,铁杆护栏。楼前原有东西狭长的一片小操场。东首两棵合抱垂柳,枝条茂盛,摇曳多姿。馆西与当时的泰伯市立第一初级小学相邻,期间庭院内植物栽花,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馆楼的筹划设计者,乃当时受聘任小学校长的钱穆(宾西)先生。他建言时任泰伯市下扇(后宅)扇董邹茂如,为缓解消弭乡村街坊间赌风及迷信之风,倡导建图书馆:“其惟导之使读书乎。” 1922年元旦,举行开馆庆典。那天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宾客云集,盛况空前。街东头沈家桥河浜内,快船火轮停泊满满,人头济济,观者蜂拥。赴会名流有无锡的荣德生、钱孙卿、侯葆三,荡口的华绎之等。学者侯葆三当日下午在馆前作开馆典礼演讲,晚上华绎之请人放映露天电影。倡导读书学习,推介科学艺术,开当地之先河。 此盛事,晚清秀才邹纬辰在他的诗集《晚红轩诗存》一书中,记有泰伯市图书馆开幕而题的楹联:“混沌初天集圣贤千古大成增人眼福;嫏嬛福地搜远近四方秘本慰我心期”。赞美不已! 又清光绪年间秀才、京师大学堂毕业、民国初期任无锡县劝学长、县视学、县图书馆馆长的秦铭光,在他的出版的《锡山风土竹枝词》中题为《南北图书馆》诗。诗曰:“开吴自昔溯文明,聚邑居然拥百城。南北后先相对起,遥遥堰里等声名。”并作注:“堰桥胡氏,于共和初年,经营市立公园图书馆于村前,并以家藏书籍实之。泰伯市邹氏踵而行之,辟园馆于后宅。胡氏以壹修雨人昆仲之力为多,邹氏以茂如市董之力为多。”由衷感佩! 馆始立,由于钱先生校务缠身,馆长一职由泰伯市上扇(大墙门)晚清秀才白蓉初担任。因其时交通不便,路途往返,或船或步,辛劳乏力,给馆务管理带来困难,故不久即请辞。后购置图书,收藏典籍,纂编目录,定规立章,均由钱穆先生操劳费心,并兼任馆长。当时锡城文化界名流钱基博先生曾捐赠方志千余种。 馆内先后藏书万余册,其中有康熙年间梦雷编辑、雍正四年(1726)排印的《中华图书大集成》一书万余卷,全书目录就有四十卷;此书全国仅印64套,属稀有珍品。馆藏有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石印本等大量古典史籍。阅览室又订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及《民读杂志》《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多种进步刊物。 一开馆,出入馆内的阅览者络绎不绝。商店职员及在乡学人子弟,皆借书阅览,半文言半白话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尤受欢迎。 1922年秋,钱穆先生离职南下厦门“集美”执教,后由钱复康、邹弢、邹天涵等相继任馆长。1930年泰伯图书馆更名为民众教育馆,乡村街市不乏求学者,文化气息浓浓,后宅一地便有多家子弟考入国内高等学府,更有甚者漂洋过海,出国留学。
2010年泰伯图书馆进行全面修葺
“七七事变”后,图书馆停止借阅,藏书陆续散失。爱国志士李子仪在馆内办过医院,医治过新四军伤病员。当年无锡县军事科长薛永辉曾来此颁发过新四军地下医务工作者的委任状。“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北撤,日寇驻军于此,遭致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几经维修,先为中学图书室、师生宿舍,后为食堂餐厅,然原基原屋无有更改。由于此馆饱经沧桑颇有历史价值,1984年春,后宅中学重新修缮,恢复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