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化大院,它就是刚刚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的盐都区盐渎街道花吉文化大院。在这里,有一年二茬的千亩葵园风光,人们住着“白墙黛瓦、飞檐套窗、竹篱花香”的小区,周三电影周六文艺场,漫步文化长廊,静坐农家书屋,琴棋书画、淮腔淮调、广场舞、文艺秀……无不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村民吴金华的话说:“我们不仅住进了楼房,每天的文化生活还丰富多彩,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 民间文艺团队义演30载 8月21日上午8时许,在花吉文化大院内,锣鼓声、音乐声、村民们的说笑声如约传出,“锦绣夕阳”民间文艺宣传队正在举办“周六文艺场”演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位身着正装、佩戴党员徽章的七旬男子走到舞台中央,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说道:“各位村民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周六文艺场’演出的日子,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台好看的文艺节目奉献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话音刚落,场上响起了热烈的鼓掌声。 这名乡村主持人名叫李国锦,是盐渎街道花吉村“锦绣夕阳”民间文艺宣传队的负责人。锦绣夕阳民间文艺宣传队组建于1989年,有队员22人。30年来,他们坚持务农、演出两不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常年活跃在乡村。“通过创作编排红色故事、身边先进典型、现代小戏小品等文艺节目,讴歌我们的党,赞美今天的幸福生活。”李国锦介绍说,他们创作的一些古装淮剧和现代小淮剧,反映食品安全、非法集资、赌博害人害己的小品,以及以创文工作、环境整治、邻里友善、孝老爱亲等为主题的快板节目都贴近生活,深受群众欢迎。 业余、专业剧团竞相登台演艺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花吉文化大院内传出阵阵锣鼓声,一台由盐都区楼王、大纵湖两镇文化中心文艺团队共同表演的“有事好商量”专题演出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表演唱《有事好商量》、非遗项目三人花鼓《花吉协商议事就是好》等节目,赢得了台下500多名观众的普遍叫好。如今,除了锦绣夕阳民间文艺宣传队正常演出外,还有省、市淮剧团,歌舞团、文化馆、群艺馆以及周边的民间文艺团队争相到花吉进行义务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这些年来,锦绣夕阳民间文艺宣传队每周一场的文艺演出,除疫情防控期间在线上展示外,其余演出活动均在线下进行,从未间断。他们通过自排自演、邀请专业剧团参演、与跨市区剧团联演的形式,不断创新载体,确保演出场场有新面孔、节目不重样。“党的政策好啊,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善了我们的住房条件,还送来电影和文艺表演,真是想也想不到。”住在新型社区的王金来老人行动不便,每周三周六老伴都用轮椅推着他看电影看节目。“我们文化大院每年有120场次电影和文艺演出。”花吉村党总支书记吴晓华介绍说,“周三电影、周六文艺场雷打不动,到时间村民不请自来,精彩的演出、好看的节目,让大家过足了戏瘾。” 文化惠民厚植文旅高地 近年来,盐渎街道花吉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惠民活动品牌越来越响亮,不断实现着“创新与发展同步,成果与惠民共享”的目标。三年前,盐渎街道在打造花吉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过程中,出资兴办了花吉文化大院、文化大舞台、文化惠民工作室,采购了二胡、笛子、服装道具等,各类文体器材应有尽有。1500平方米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影视室、中老年活动室、妇女儿童活动室、棋牌室、志愿者工作站、四点半课堂等15个功能室于一体,对群众免费开放。老党员王正加没有其他爱好,专爱泡书吧,每天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不是看实用技术书籍,就是上网查技术资料,用学来的知识指导村民发展高效农业,深受大伙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