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南时报社、《青春》杂志社、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主办的首届“理想教育小镇杯”“我爱读名著·我的文学梦”双主题征文大赛即将进入尾声。在最后几天,征稿邮箱每天接收到的投稿数目相比之前呈倍增态势。 在征文即将截止之际,江南时报记者采访有关专家,探求全民阅读之社会大课题。 阅读是文明古国应有的气质 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的王慧骐对本次征文活动给予高度肯定,他认为在工作节奏加快和数字化阅读盛行的当下,鼓励和倡导阅读经典文学非常有意义。他告诉记者,读书使人美丽,这种美丽不单指容颜,更多的表现在由内而外的一种通达上。“书的阅读跟流水一样,是慢慢进入悄悄渗透的,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改变了你。”王慧骐说。 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专家指导部原部长束有春在接受江南时报记者采访时,从历史视角分析了阅读的发展脉络。他认为,在传统农耕时代,人们从事的职业主要分为四类:渔、樵、耕、读,即渔民、山民、农民、读书人。读书人因为能断文识字,在乡闾间常被尊称为秀才,经过层层科考升级选拔,可以到贡生、举人、进士、状元。 “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在我们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上,阅读是一种优雅,阅读是一种自信,阅读是一种修养,阅读更是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应有气质。”束有春说。 建立全民阅读良性循环机制 阅读对于个体、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的意义非凡,如何让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的观念深入人心,让阅读成为全民生活中自然而然的选择,是长谈不衰的议题。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徐雁表示,促进全民阅读,首先要制定长远和近期规划。无论地方还是学校,都应该有一个接地气、连文脉、扬书香的全民阅读推广的年度性计划,同时也要有5年的战略性规划,根据预案去认真执行计划,长短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就可以真正把一个地方的全民阅读深化下去,拓展开来,在深化拓展过程中形成创新。 此外还可以由当地的图书馆(一般是公共图书馆)来主导全民阅读协作机制,或成立工作联盟,打通社会文化局、教育局之间的行业壁垒,建立全民阅读通道;在图书馆专门设置阅读推广的岗位、部门,由专门的组织行使职责,为年度性全民阅读推广计划落实作出贡献。 徐雁说:“建设书香家庭、书香校园,然后才有书香机关、单位、社区,最后实现书香社会。全民阅读也就有了一个可持续良性循环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