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在运盐河畔住·宫涵印记》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 宫涵社区隶属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东街道,位于泰州城东门之外,南依古老的运盐河(亦称盐运河),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丰厚。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宫涵社区有了翻天覆地般的巨变,及至2016年12月,宫涵社区居民全部实施搬迁。 当桑梓渐入风尘,留住历史、记住乡愁成为一种话题。为了追溯宫涵历史、记录时代变迁、传承泰州文化,2016年始,宫涵社区居民沈友宏、沈友群、张大明等倡议编写“村史”。应该说,作为村庄发展变化的记载,修撰“村史”对于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宫涵社区的支持下,“村史”采访组随即成立,历时五载,完成了最初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为加快推进运盐河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沿河文化资源,精心呵护运河记忆,彰显海陵文化底蕴,2020年秋,经海陵区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家在运盐河畔住·宫涵印记》作为海陵区乡镇系列文史资料的补充项目,列入编写计划。海陵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组织编委会,对原有书稿进行了增删、调整、修订,列史略、轶事、昔人、俗尚、新篇以及附录等六章,以运盐河为切入点,从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说起,举凡与宫涵有涉的事项,人文掌故、自然地理、交通教育、家族演变、民风习俗等,以考据与实录相结合的形式,基本梳理清楚。 据了解,海陵区政协把文化自觉作为履职尽责的突破口,发挥文史智力优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泰州文化、讲好海陵故事提供了重要支撑。翻阅全书,迎面而来的是厚重的历史人文,从莲花池到三忠祠,从纪家庙到宫家涵,从凤凰墩到菖蒲桥,从藉田到学田,从三仙坟到徐家山子,从孙虎臣、李庭芝、文天祥到纪文昇、徐蕃、高尔庚、康发祥……乃至宫涵十景的吟咏。扑鼻而来浓郁的乡土气息,可以听到母亲河——运盐河汩汩的水声和田间的号子声,可以闻到陈记糟坊酒香和菱沟浜的菱角香,可以尝到中秋节的黏饼和许记豆腐,充分展示了昔日宫涵民众的风土人情、生活情趣。由于这些史料接地气,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人们在阅读时感到十分亲切、温馨。 泰州文化学者陆镇余为该书作序,对之予以高度评价:“由于全书秉承了求真存实的写史风格,语言朴实无华,顺畅流利,用史料的真实可信体现了全书的价值,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信史’的高度,这就为保存泰州文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资料,充实了《泰州志》的内容,也让每个宫涵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