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自2019年起,镇江市创新打造“文艺播种计划”,根据群众需求实施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借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与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之力,有计划、有规范、有组织地动员全市文艺家投身基层文化建设,探索以“文化振兴”促“乡村振兴”,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生态链。 “文艺播种计划”实施以来,足迹遍布全市610余个乡村、社区,组建了超300人的志愿团队,志愿服务超3700场次,培育了约600支业余团队和个人,惠及25万基层文艺爱好者。该项目荣获江苏省“四力”教育先进案例。 “文艺播种计划”实现模式分析 “二维式”联动组建队伍 成立由镇江市委宣传部总牵头,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市文联为实施主体,各市区宣传部、文广旅(体)局、教育局、文联具体承办的工作组,组建以市县(区)两级文化、教育系统文艺骨干和各文艺家协会文艺家为主体的“镇江市乡村文艺志愿服务总队”。2019年在丹徒试点,2020年在全市铺开,2021年进一步下沉服务。其优势是横向纵向形成联动,在工作中打破壁垒,减少沟通损耗。 “点餐式”服务对接需求 以镇江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两线并行的模式,发动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长下沉摸排百姓需求,市级部门统筹调配相关门类师资,做到“零死角、零距离、零疏漏”,将“统一配送”转换为“按需定制”,平均每年摸排650项左右的个性化需求。其优势是带着任务去调研,使文化惠民精准化,有助于培育出原本零基础、零特长的团队。 “KPI”考核强化管理 一是建立明确的考核细则,规定每支团队(个人)对接1-2个村、每年集中辅导不少于8次、每次1.5课时的量化指标,志愿者每次课程后提交图片、视频等资料;二是建立《“文艺播种计划”服务记录册》,对文化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量化评级和志愿补助;三是年终时开展层层级级、自下而上的展演比拼,根据服务课时、展演效果、百姓满意度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其优势是量化、规范,防止“文件式传达、糊弄式应对”的情况发生。 “搭车式”辅导注重实效 充分利用各县(市、区)新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设施,充分结合文广旅局“全民艺术普及”“六进”“文化进万家”等一系列本地资源和活动形式,因地制宜,利用同类型联合辅导、集中辅导、“云课堂”等方式解决实际困难。其优势在于重内容不重形式,不给参与群众和志愿者添麻烦。 “展演式”评比落地成果 用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紫金文化艺术节”群文活动等平台,并在“金山文化艺术节”设置“全民派对——文艺播种计划成果展演”板块,从乡镇、县(区)、市级自下而上举办超100场成果展演赛事活动,全程5G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推送。目前,70%的群众活动节目都来自于“文艺播种计划”团队与个人。以演代赛、以赛代评的方式,极大增强了团队与志愿老师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形成地方文艺氛围。 “文艺播种计划”的延展探索 2021年,镇江市委宣传部延展“文艺播种计划”内涵,推出“文艺赋能计划”,助力停摆多年、仅有1个编制的扬中市锡剧团创排了大型锡剧《太平洲上》,历史上首次获评2021年江苏省艺术基金、首次登上2021年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巡演50余场,计划赴南京、北京公演。 一是“积木式”搭建雏形。邀请国家一级编剧创作剧本、国家一级导演执导、省锡剧团作曲家作曲、镇江艺术剧院负责舞美设计、省音协乐团支持演奏员,“积木式”补齐剧团短板,搭建戏剧雏形。二是“滴水式”筹措资金。通过“扶持引导+多方投入”的模式,镇江、扬中两级慈善总会积极争取民间企业投资,镇江市委宣传部将该剧列入扬中年度考核责任清单、2021年度镇江市重大文艺创作生产资助项目。三是“添翼式”助力升级。引入国家A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镇江艺术剧院“整托”剧目升级,赋能剧本打磨、舞美升级、演员培训、音乐音效设计、人物造型服装等所有项目,提升剧目质感,将“业余唱班”转型为“舞台精品”。四是“菜单式”开展巡演。参照音乐剧《九九艳阳天》巡演经验,排练“完整版”和“迷你版”,在大型舞台演出中使用“完整版”,在基层演出中使用“迷你版”,灵活增减项目,降低巡演成本。 “文艺播种计划”的路径与内涵思考 要以播种回应人民精神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文艺播种计划”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群众尤其是农民没有业余的文化爱好,也没有条件参与文化生活,只有通过发掘、引导,激发他们的精神需求,才能在更广大范围内形成文化氛围与文化气候,给予他们更丰富、饱满的精神世界。 要以播种实现优秀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与灵魂栖息地。近几年来,富有泥土气息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逐渐式微,许多小众的民间文艺面临“传承无人”的局面。通过“文艺播种计划”,培育、扶持一批本土民俗文化与非遗传承人,让南乡田歌、打麦号子、荡湖船、马灯等镇江民俗与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要以播种助推全民素质提升 文化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我们致力于通过文化力量,“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项目实践中注重引导基层学习、排演,创作正能量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文艺作品,以道德滋养家风、乡风、民风,构筑全社会积极向上的价值框架。 要以播种启迪文艺队伍反哺 人民需要文艺家,文艺家也需要人民。我们通过“文艺播种计划”的深入开展,组织文艺家们走进田野乡间,与群众一对一地辅导,潜下心去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精神生活。这不仅是对文艺人才队伍的一次团建,更是对文艺创作的一次反哺。以志愿服务代替采风,让文艺工作者更接地气、更懂民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更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软实力。以文化振兴促乡村振兴,是我们对“文艺播种计划”的宏伟愿景。“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耕“文艺播种计划”,致力于实现全市100%乡村(社区)“零死角、零距离、零疏漏”、每个村(社区)有2支以上文艺团队、全市文艺志愿者达1000人的目标,并形成“一村(区)一品”“一镇一特”的格局。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者,我们将永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智人的初心,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导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系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