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运河段地势高、开凿工程难,还能留下江河交汇、江南屋脊、山水文化、城河相依等珍贵的文化遗产,真是太难得了……”日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运河”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自1月1日起,“行走运河”实践团队重走大运河一条线遗产分布点,依次打卡了江河交汇处、虎踞桥、新河一条街、西津渡古街等沿线重点文物,结合现场教学、调研访谈、实际勘测、原景恢复、专题讨论等形式挖掘古运河的前世今生。团队指导教师孙旭红介绍,这些“行走运河”实践点条串起了一条“沉浸式学习线”,激活了青年学子爱国爱家、延续文脉的内在情怀。 在京口闸遗址展示馆,同学们观赏“赏古闸遗韵”,回溯了“寻根探秘”“京口澳闸”“运河寻踪”“回望千年”的运河文脉演进历程,学习了水闸的运作方式,领略了我国古代治水工程技术的先进性。 在拥有500多年历史的虎踞桥头,同学们通过调研附近居民,了解到虎踞桥是江南运河长江入口处现存的第一座古桥,始建于万历三十二年,后不断经历破坏和修复直至现在的状态。“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身上有着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精神,虎踞桥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团结的结晶。”学生许晨瑛说。 “实践活动利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维场域,组织寻访、追溯和调研镇江历史文化,鼓励大学生努力将蕴含在运河文化中的思想结晶和精神财富访出来、悟出来,转化为思想自觉、精神动力、行为准则。”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