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叶兆言进行了全网直播首秀,与众多网友分享他数十年来的阅读写作历程,并带来了他的全新作品,由译林出版社推出的《通往父亲之路》。这本书是叶兆言以六十余载生命体验,进行的一场父子关系探讨的文学漫旅,也是他以小说笔法首度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 直播现场(中为叶兆言) " 想写一些中国式的父子 " 在中外文学史中,父亲或者父子关系早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通往父亲之路》这部四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延续叶兆言一贯的叙述风格,平实客观,有如闲话家常,不疾不徐,缓缓道来,书写一个家庭三代知识分子的时代记忆。 主人公张左出生不久,母亲再嫁父亲另娶,他自幼由外祖父母抚养。在外公的培育下,张左练出一手漂亮的书法,也养成了随遇而安的性情。他的外公魏仁、父亲张希夷和他三代人,是父子或师徒,有恩亲,也有离合与疏近。 在叶兆言看来,每个人都想走近自己的父亲,但走近父亲的结果无非两种,其中一种就是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他坦承这部作品是 " 想写一些中国式的父子 ",主人公张左想要走近自己的父亲,但 " 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张左发现他从来就没有真正走近过张希夷,有时候走得越近,感觉越远。" " 鲁迅谈起章太炎先生,我祖父(叶圣陶)那辈人谈起鲁迅先生,我父亲谈起祖父那一辈,然后就是我,谈起父亲和他的朋友。一句话,我们都成了九斤太太的后人,历史仿佛早已写好了,注定了一代不如一代,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似乎都不可能再超越父辈。" 叶兆言说。 通往父亲之路是精神血脉的传承 叶兆言讲述,新书中张希夷干校养牛的情节,正是来源于他伯父叶至善的经历。 " 这一段其实是我伯父和我们老爷子(指叶圣陶先生)的一段故事。我伯父就像我小说中写的这个父亲一样,在干校养牛,而且他很得意地天天晚上起来给牛把尿。我祖父在书店里到处给他去找养牛的书。他们在通信中大量提到这一件事,养的牛怎么好,牛圈里怎样干。" 叶兆言出身于文化世家,近现代文学史上许多耀眼明星是他家中常客,祖辈与父辈的特殊经历,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他来说,通往父亲之路,不仅是肉体的血脉相连,更是对精神血脉的指认与传承。 " 不由得想起刚准备写小说时的幼稚念头,打算写一部《战争与和平》那样的长卷,对象是中国的几代知识分子,从章太炎那辈开始写起,然后过渡到我们这一代,大约是五代文化人。这个野心并没实现,至多也就是在我后来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中,找到一点点蛛丝马迹。" 这一系列散文随笔就是叶兆言最经典的一套非虚构文集,包括《陈旧人物》《陈年旧事》《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诚知此恨人人有》。 这套书其实是一部大书,记录从章太炎、鲁迅到叶圣陶等中国五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它有开始,却还没有完结。没有完结的部分,叶兆言写在了《通往父亲之路》中," 这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一部书 ",它大约就是这个幼稚念头和未曾实现的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曾为《呼兰河传》等文学经典创作插图的知名文画人赵蘅女士,也受邀为《通往父亲之路》绘制插图。书中," 爬中山陵 " 插图里中山陵石阶数量;" 邮递员送信 " 插图里六七十年代邮递员的衣服、扣子、信封上 " 为人民服务 " 的印记 …… 都精准还原了真实的时代场景。 (出版社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