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诗派这个名称,康熙时人常熟归允肃已经提及,当时称“虞山诗学”。归氏中状元后,在康熙二十三年为常熟冯武辑《虞山诗家先正》所作的“序”中说:“吴中之工毛郑家言者莫盛于娄郡,而吾虞一邑,与之相埒。娄郡之诗家,以发扬蹈厉、沉郁顿挫为工,其材雄;吾邑之诗学,以体物浏亮、悠扬不迫为宗,其情逸……吾邑诗学尤入于风雅之旨。”与归氏同时期的山东大诗人王士禛(渔洋)已开始称虞山诗派为“派”,并与江南地域的云间、娄东两个诗派并列,他在《分甘馀话》中说:“明末暨国初歌行约有三派:虞山源于少陵,时与苏近;大樽(陈子龙)源于东川,参以大复(何景明);娄江源于元白,工丽时而过之。”王氏之后,乾隆时最著名的诗评家沈德潜在其所编的《国朝诗别裁集》卷四中评论钱谦益族孙、虞山诗派中坚钱陆灿时正式提出“虞山派”之称:“钱陆灿,字湘灵,江南常熟人。顺治丁酉举人。湘灵为牧斋族子,然其诗不为虞山派所缚,别调独弹,戛戛自异,毗陵学诗者多宗之。”这里的“虞山派”即指虞山诗派。 钱谦益《初学集》 在沈氏提出“虞山派”之前,虞山诗派的两个成员,常熟冯舒和王应奎都提到过虞山诗派,不过提得较为模糊。冯舒在评虞山诗派与湖北钟惺、谭元春的竟陵派的相异时,用的是“吾虞山言诗者”的说法,其《以明上人诗序》云:“今天下之言诗者莫盛于楚矣,钟、谭两君以时文妙天下,出其手眼为《诗归》……为诗也字求追新,义专穷奥,别风淮雨,何容间哉!于是天下之士,从风而靡……夫吾虞山言诗者则异于是矣。曰,诗者志之所之也,称事达情,以文足志而已。若鲜顾篇章之理,而争字句之奇,是绝肠胃而画眉目也。” 王应奎在评述虞山诗派钱谦益、冯班传承相继的盛况时,用的是“吾郡诗学”的说法,其《西桥小集序》云:“吾郡诗学,首重虞山。钱蒙叟倡于前,冯钝吟振于后,盖彬彬乎称盛矣。”王应奎的友人常熟陈祖范在《海虞诗苑序》中说:“吾邑虽偏邑,有钱宗伯为宗主,诗坛旗鼓,遂凌中原而雄一代。”所谓“宗主”云云,分明是一种属于诗派概念的论述。沈德潜在他们这些说法的基础上直接提出了“虞山派”,当今学者认为“虞山派”之名最早由沈氏提出。 《海虞诗苑序》书影 沈氏之“虞山派”意思上指虞山诗派。但他毕竟还未在字面上明确提出“虞山诗派”的名称。这个名称的完整提出并使用是嘉庆年间常熟学者单学傅在他所编的《海虞诗话》里有“虞山诗派钱东涧主才,冯定远主法,后学各有所宗”的说法,从此诗坛上都有用“虞山诗派”指称的,民国人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十九“牧斋才大学博,主持东南坛站,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称钱谦益主持的是“诗派”;民国人张守诚《海虞诗话后序》有“虞山诗派导源于二冯”“虞山诗派于是乎尊”之语,虽说诗派导源于二冯的看法尚需商榷,但“虞山诗派”的名称用得是明确的。 《海虞诗话》书影 民国人常熟名士张鸿在其刊刻的《常熟二冯先生集》的“跋”中说:“启、祯之间,虞山文学蔚然称盛。蒙叟、稼轩赫奕眉目,冯氏兄弟奔走疏附,允称健者。祖少陵、宗玉溪、张皇西昆,隐然立虞山学派,二先生之力也。”张鸿所谓“祖少陵、宗玉溪、张皇西昆”均指诗歌之事,所以所说“虞山学派”其实即指虞山诗派。当代学者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将张鸿《常熟二冯先生集》“跋”语中的“虞山学派”进行推论,直接说成是“虞山诗派”。郭氏云:“他创立‘虞山学派’之称,或不易得一般人的公认;然而二冯诗论与牧斋有相合之处却是事实,而且他们的见解对于明代诗坛亦颇有摧陷廓清之功。要看出清初诗坛这一些关系,所以也不妨即用‘虞山诗派’的名称。”以后,研究清诗的大学者钱仲联在《三百年来江苏的古典诗歌》(见《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等一系列文章中都以“虞山诗派”称之。数十年来,不少学者在“虞山诗派”的标题下展开介绍、研究,如1986年赵永纪《论清初诗坛的虞山派》一文中说:“虞山派是清初诗坛上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在钱谦益的带动下,其家乡常熟一代诗学甚盛,形成了所谓的‘虞山诗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