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德育课上,学生卢楷感慨道,“在祖国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 记者了解到,新学期开始后,该校交通工程学院2102轨道运营班借助热播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契机,开展了一次特别的新年德育课——我是军人的后代,他们的故事我来说。 “头戴缀有红星的军帽,穿一身草绿军装,领子上镶着鲜红的领章,面带微笑,照片上的人就是我的外公。”作为军人的后代,徐媛每次介绍起她的外公时,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在外公21岁时,他穿上了军装,戴上了军帽,成为了一名军人。部队将他分配到了上海,防止敌人进城是他们的职责。那时的外公正是一名年轻力壮、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十分有干劲,没过一年便当上了排长。” 在津贴6元的时代,徐媛的外公一个月只花1元,剩余的还要寄给父母。在军营,衣服、鞋子破了自己缝;被子脏了自己拆洗,每个班建一个修理箱,缝缝补补自己做,绝不挥霍浪费。“军人无论走到哪里,这种传统铭记在心,并躬身实践。作风硬,行动快,办事利落,更是一名老兵刻在骨子里的准则。我要像我的外公一样,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徐媛激动地说道。 王晖的父亲曾在武警总队担任警卫班长数年,在部队期间,他刻苦训练,勤奋学习,荣获优秀班长,优秀士兵,集体二等功等多次嘉奖。军旅生涯淬炼了他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培养了他勤奋自学的良好习惯。 无论在什么时刻,他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退伍老兵,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号召,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若有战,召必回。这就是我的父亲,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退伍军人。” 王晖说:“作为军人的儿子,我十分骄傲,我会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社会服务,为祖国做贡献。” 扬工院交通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云说道:“新学期,德育课是一门重要的育人课程,学生能在德育课上传承伟大的红色精神,增强学生强责任,守担当的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