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常州正式吹响老城厢复兴发展的号角,围绕打造“品质城厢、人文城厢、活力城厢、宜居城厢”目标,深入推进城市记忆工程,梳理挖掘文脉资源。日前,意园修缮工程顺利完工,以意园为代表的常州园林重新焕发活力,为繁忙的都市人筑就了一处颇具江南特色的“诗意栖居”。 名人辈出 堪称江南古典园林之瑰宝 常州历史上名园众多,尤其是明清两代曾盛极一时,意园便是其中一枚瑰宝。 意园始建于清代,继承了江南古典园林独具匠心、移步换景的特色,是文人园林的重要代表。意园与常州近园、约园、未园并称清代四名园,现包括史干甫家宅、外园和内园,位于常州市延陵西路东首后北岸东段北侧,紧邻县学街,区位优越。 意园旧址为清康熙年间进士赵申乔宅园,其府邸原有厅屋二十八进,占半条县学街。园筑垣墙,由龙墙隔成两半,东为外园,西称内园。园内古木参天,花草皆香,怪石嶙峋,选北宋大书法家蔡襄“以意为之”为园名。赵家三子先后进士,其中长子赵熊诏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高中状元,这里也成为云溪四处状元第之一。 意园占地2979平方米,庭院古朴典雅,从西往东分为内园、外园和宅院。史干甫家宅南北排列四进,为硬山式建筑。第一进为门屋,有轿厅;第二进为正厅,带有侧厅;第三、第四进均为宅屋,为家眷所居,北端有柴房等。 史干甫宅区以传统的建筑空间布局方式,以厅堂、天井、廊庑等形成等级明晰的空间层次。柁墩、墙楣、檐坊、正脊、垂脊等部位使用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工艺,充分展现出常州地区建筑装饰的艺术价值和彼时民众的审美追求。 内园小巧玲珑,外园峻雄秀美。内外二园间筑有围墙,由龙形花墙隔成的檐脊似波浪起伏,谓之“龙墙”。墙面分置形状各异的三孔双层漏窗,内外借景,别有境界。其精美独特,在江南园林中极为罕见。 内园现存花厅、龙墙及耳房,长廊迁绕,花木掩映,竹树葱郁。堂前叠石为山,春、夏、秋、冬四景皆有不同。 外园南侧筑室为“延桂山房”,堂前黄石假山奇峰峻岭,丘壑跌宕,亭阁回廊,黄杨在侧,廊壁还嵌有宋代米芾、蔡襄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十余方,艺术价值极高。北有魁星阁,挺立北墙下,墙外便是白云溪。魁星阁原为三层方阁,现仅遗存两层,因赵熊诏在此读书而高中状元而得名,相传文人墨客喜在此吟诗作对,茶事雅集,它曾是过去端午节观看白云竞渡的制高点,也是原白云溪边的最高建筑之一。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备战备荒”运动,白云溪改筑防空洞,小池填没,亭榭无有,一湾云溪水,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1987年12月,意园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意园修复重建工程终于再次启动。 修旧如旧 重现江南园林的山水意趣 由于年久失修及部分不合理改造,意园内多处建筑存在墙体开裂、屋脊破损、油漆脱落等问题,修缮工作刻不容缓。2020年,由晋陵集团负责实施的意园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修缮工作严格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在最少干预原则的基础上,按原建筑形制恢复部分已毁的建筑构件,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历史风貌。 意园由砖木石结构构成,白色抹灰墙面、阴阳瓦屋面,这些建筑构件历经数百年依旧发挥作用。为了保证意园的文化传承,施工方修旧如旧,让百年前的巧思精工重现在世人眼前。 史干甫家宅砖石、梁柱受损严重,后期修缮时取材同形制的材料修补更换。内外园屋面翻新、屋脊均按原风格进行最大程度地恢复,延桂山房前的石笋、黄石和小黄杨都流传下来留作景观,屋脊脊头的手塑纹饰凝聚着匠人的巧思和智慧,木面的上漆工作更是经过反复试验,才让古朴雅致的砖红木作“不偏不倚”地融入整座园林。 修缮后的意园,山为骨,水为脉,花木是毛发,建筑作眉眼,园林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常州古典园林的意境就这样活泼泼地呈现在眼前,市民们也多了一处修身养性的天地,可容身心诗意地栖居。 位于常州中心城区的老城厢,是常州的地理、经济、文化的历史浓缩,承载着常州人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乡愁”,意园修缮工程亦是老城厢复兴发展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常州市先后完成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等修缮项目以及盛宣怀故居、夏家大院、意园等重点文保项目,积极打造老城厢旅游地图,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江南特色的“城市会客厅”,让老城厢在新时代不断绽放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