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来”的日子里,书香并没有飘远,阅读成为疫情下的苏州人获取能量、治愈自我的方式,无论是在高速卡口、核酸采样点、隔离点,亦或是校园、居家,甚至病床前,依旧有熟悉的读书身影,共同谱写最美的人间四“阅”天。 疫线“露天读书人”从阅读中汲取战“疫”力量 深夜11点,在苏州市相城区北桥高速收费站,前来担任登记工作志愿者的徐明在休息间隙实现了一直以来想做却没做成的“挑灯夜读”。 穿着防护服的她,借着高速出入口的路灯,低头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漫漫长夜,她还要在这里坚守到天亮,但此刻从阅读中汲取的力量给了她守好苏州“第一道门”的信心。 在位于太仓市封控区的220千伏九曲变电站,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组成的烽火党员突击队要在这里开展为期20天的隔离开关修理工作,“90后”曹天宇就是其中一员。 紧凑的检修工作之余,同事们时常看到曹天宇捧着一本书,坐在小马扎上就读起来。他用阅读为自己充电,再成为守护千家万户的“保电人”。 采样点、隔离点的“送书人”筑起抗击疫情的书香“防御线” 在吴中区香山街道的核酸采样点,前来采样的居民发现,除了能获得一张核酸采样凭证之外,还能获赠一张文艺范儿满满的书签和阅读倡议书。 更贴心的是,怕排队时小朋友等待太无聊,工作人员还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儿童读物。看着可爱的绘本,在孩子们关于做核酸的童年记忆里,也满是书香。 而在香山街道的集中观察隔离点,和午餐一起送到的,还有“精神食粮”。为了照顾不同的阅读需求,送到每个隔离人员手中的书籍均是结合其年龄段而精心挑选的。 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相信此刻,这些暂时与外界隔绝的人可以用阅读搭建一个“庇护所”,观照自己,或是窥探世界。 病榻前以书疗病 校园、家庭处处是书香 在苏州九龙医院的老年医学科里,94岁的刘冠时和89岁的王霓老两口平常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病房里一起看书。 刘冠时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任苏州市博物馆馆长,老伴王霓从苏州市图书馆离休。 走过革命年代,又在最具文化内涵的地方工作过,老两口珍惜每一个可以阅读的日子。此刻,不绝如缕的书香可以疗病,让他们精神振作。 在封闭管理的高三校园里,铿锵有力的读书声不断传来,全神贯注的学生分秒必争,心无旁骛。他们抓紧课间的每一分每一秒,奋笔疾书,埋头做题,哪怕做核酸时,也不忘看书。 高三的课桌很高,书也很高,若自己能高过课桌,高过这些书,便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而在苏州的无数个家庭里,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或是千帆阅尽的长辈,选择了与书为伴的你,便是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为自己寻得了一处永葆赤诚的栖息地。 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抱负。 苏州,一座充满“书卷气”的城市,无论何时,皆能不动声色又坚韧不拔地维系着文化的根系和命脉。在疫情防控形势较为复杂的当下,我们更需要慢下来、静下来、停下来,让阅读滋养心灵,共同凝聚起书香抗疫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