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个园位于东关街中段,坐北朝南,房屋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东关街是一条东西干道,东起东门城关,西到运司街(现国庆路)为止。 个园是座豪宅,以四季假山闻名于世,住宅位于南端,东西向三路,各有南北三进,庭院深深,气象森严。其规模宏伟,构思奇特,被列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 个园始建于清乾嘉时期,主人黄至筠,不仅在生意场上是把好手,且能书善画,是个儒商。因其酷爱亭亭玉立的修竹,用竹字半边的“个”字给宅院定了名。黄至筠祖籍浙江,凭着不俗的谈吐,深得京城盐政的赏识,委任他到扬州当商总。黄至筠成了扬州炙手可热的人物。 建私宅园林,满足家居观赏,举办私人宴请、接待达官贵人,都派得上用场。四面透畅、围廊合抱的宜雨轩,处在园子中心地位;抱山楼宏畅开阔,无与伦比,伫立窗前,东拥黄石堆叠的秋景,西怀湖石构筑的夏景。置身其间,可大摆宴席,对酒当歌;可琴棋书画,吟风弄月。 读书至上受益终身 走进个园中路住宅第一进“汉学堂”,显眼处有一副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此联在《郑板桥诗词文选》有收录,清代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二也有。 此联词义并不深奥:只要坚持读书至上,培养有出息的儿孙完全能实现。培养优秀的后辈,是盐商共同追求的目标,黄至筠也不例外。他把这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家教的既定目标,时刻牢记在心头。 应该说,黄至筠的目标基本实现了,黄氏后代没有辜负期望,没有一个沾染上不良恶习,且在学业上都很有造诣。 黄至筠有5个儿子,分别是锡庆、锡麟、锡麒、锡康和锡禧。锡庆是长子,字小园,钦赐举人,做过官,擅长绘画;锡麟,又名黄奭,字右原,《清史列传》中有传,以辑佚《汉风堂丛书》著述传世;锡麒和锡禧的生平业绩记录较少,他们都工诗善画。最小的锡禧,是最后离开个园的黄家后人,晚年寓居泰州,儿子悬壶济世,在上海颇有名望。 积善和读书齐头并进 西路住宅首进清颂堂,面南三楹,明三暗五。梢间南向有内院,植蜡梅与翠竹。冬季,透过天井漏窗,东边蜡梅飘香,西边翠竹摇曳,为庭院增色不少。 厅堂内无立柱,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彰显不可一世的气派,挂楹联一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这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旧联,总结家族成败兴衰的经验,提出家族存续中“读书与积善”的核心命题,属于中国家族的经典规训。 在这方面,黄至筠曾有切肤之痛。他深知处世要积善,但更重要的是,儿孙必须发奋读书,出人头地,才能使门庭兴旺显赫,不受人欺负。 据史料记载,道光年间,黄至筠有个铁哥儿们,在两淮盐运使曾燠手下当差,因劣迹败露,被罢了官。自此,官场上的人害怕与黄至筠走得太近,担心会影响前程,这对于黄至筠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于是他下定决心,想方设法让儿孙们跻身官场,以雪前耻。他以重金聘请家教,曾燠、吴鼒、江藩、刘凤诰等名士先后任黄奭的老师,号称“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阮元,也承认黄奭是自己的“门下士”,足见黄至筠对儿孙寄托之殷。 治家惟靠俭与勤 东路住宅首进清美堂,室内抱柱楹联为:“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为扬州八怪汪士慎旧联,今人所书,联意贯穿着家教的核心内容是“耕读传家,勤俭为本”。 黄氏盐商富可敌国,尽人皆知,譬如,传说中的黄家一枚鸡蛋抵一两银子等,哪里谈得上崇尚俭与勤哟!事实上,耕读传家,勤俭为本的家教内容,对黄氏后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旦家境发生变故,儿孙们就表现出努力抗争,不辞辛劳,力求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黄奭,黄至筠的二儿子,学业长进。虽家境富有,个人婚事和仕途却都不理想。他多次参加乡试,时运不济。后来,由顺天府尹吴杰举荐,才弄了一个举人。援例派到刑部浙江司担任郎中,后又担任江西司行走。黄至筠在扬州逝世后,黄奭辞官回家。 在京都的日子里,清苦寂寞的小京官生涯给黄奭带来不快。王鉴《黄氏逸书考序》说:“黄右原先生,世为富商,独矫然以读书稽古为乐……” 回扬州后,黄奭交朋友的主要方式就是替人刻书,大者有《清颂堂丛书》《正谊录》等,黄奭此举,让先贤的训教遗编,得以久传,为寒士实现了交流学术的愿望。黄奭刻书的过程,即是与学术同道者研究、砥砺的过程。 黄奭一生致力于读书、藏书、刻书,节衣缩食致力辑佚,几乎到了忘我的境地。笔耕不辍、著述宏富、在众多领域都有所建树,而在仕途上却淡泊名利。他在与亲友师生交往中体现的高洁情操,在追求个性自由中所表露的豁达大度,都让后人印象深刻。 凡此种种,不能不说是“刻苦求读、奋发向上、勤俭修身……”等黄氏家教的理念生根、发芽、开花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