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80周年。《讲话》对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艺的社会作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文艺的许多关键问题,如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问题,歌颂与暴露的问题,文艺评论的标准问题等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旗帜鲜明地做出了回答,建构起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表达体系,规划了此后中国文艺的话语途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文艺制度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发表后,中国新文艺开启了创作的高潮,一大批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作品如雨后春笋,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形成了一批中国现当代的红色文艺经典。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出发,对文艺理论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了创新性的阐释,在根本性的问题上基本继承了《讲话》的精神,是《讲话》精神的不断发展。所以,我们不但要看到《讲话》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更要看到《讲话》的生命力,看到《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与文艺工作中的发展。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讲话》的核心问题,也是贯穿《讲话》的中心,是理解文艺其他问题的基础。《讲话》明确地指出文艺是人民大众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观点是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出发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决定的。自有人类文明,就有文艺,对于文艺的作用,历史上的统治者以及文艺家们都有过经典表述。但是,文艺的服务对象是谁,文艺究竟是为了什么人,文艺创作的目的是什么等重大问题却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之后才在理论与实践上得到了科学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人民在历史创造中的主体作用,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用毛泽东著名的话说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讲话》中,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论断与号召不仅指出了文艺创作的目的,为当时文艺工作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也奠定了其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从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到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工农兵创作,“双百”方针,到“二为方向”,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都是文艺创作与文艺工作的中心,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底色与方向。 文艺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在如何服务上也有不同的标准。在延安时期,由于当时的全民教育程度较低,因此,为人民服务需要文艺做更多的普及工作。而当时的文艺又急需发挥唤醒民众、动员社会的功能,这样,文艺的大众化就成为中国革命文艺早期的自觉追求。这样的工作导向几乎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展迈上快车道,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与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原先的大众化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邓小平在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已经提到了文艺创作要精益求精,要把精品力作奉献给人民的要求。而到了新时代,人民的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更是得到了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是精品,是能够代表中华优秀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对话的精品,是能够体现文化自信的精品。这时,文艺能否以人民为中心就看其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艺生产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拿什么为人民服务也是与社会发展,与文艺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的。过去,由于文艺生产力较低,为人民服务主要解决有没有文艺的问题;改革开放后,与物质生产水平同步提高的文艺生产水平则是为了解决人民的文艺消费多不多的问题;现在,随着发展的高质量,文艺的高质量也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是人民与文艺关系的历史逻辑,也是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发展道路。 文艺为人民服务,还在于发挥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丰富以人民为主体的文艺生活。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中,文艺为人民服务,但人民绝不是被动的。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对德国无产阶级的文艺活动作过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但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文化素养,而且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毛泽东在讲话中也说,文艺家们在为人民服务中要向人民学习,他特别提到人民群众“萌芽状态的文艺”,当年的延安和解放区文艺真的是轰轰烈烈,而这其中,人民群众的文艺占了相当的比重。在文艺史上,民间文艺一直受到排挤,但同时又在正统文艺之外保持着鲜明的独立与不竭的活力,而群众文艺一直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特色。邓小平在四次文代会的祝词中谈到文艺队伍的团结壮大时特别提到了“业余的文艺工作者”,相对于专业的文艺工作者,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这不但是专业文艺的补充,更是人民群众文艺理想的表达。人民创作在新时代更加繁荣,广大人民群众在文艺上的创造创新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许多新文艺形式就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比如网络文学。其实,运用新技术、新空间,体现新理念、新思维,实现新传播、新形式的文艺类型又何止网络文学一种?而他们的创作者,成为了分布在各行业中的新的文艺群体。新时代文艺为人民服务由此又有了新的任务,那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创作条件,在创作中满足他们高质量的文化需求,从而多元并举,形成社会主义文艺的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