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江苏南通市图书馆创馆110周年。它的前身叫南通图书馆,是1912年张謇先生在紧靠南通博物苑的东岳庙创建的,那时候也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私立公共图书馆。张謇先生说,自己家的藏书传给自家子孙,总有一天不能保存,不如供给多数人去阅读,所以就创建了这个图书馆。110年来,南通市图书馆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馆时是一枝独秀,战乱中沉寂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又重获新生,现在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 自助式的借阅方式,数字化的查询系统,现在读者去图书馆借书十分方便。然而在1954年图书馆在唐闸再次开放时,借阅图书使用的是这样的设备:把三个计数器安装在一条木板上,有人借书时,管理员按一下计数器,在本子上登记借书信息。每本书后面也有一种卡片,用来进行人工登记。虽说现在这个设备早就淘汰不用了,但在当时,这算是馆里最先进的设备了。 那时候,设在唐闸的这座图书馆叫“南通市人民图书馆”,后来改名叫“江苏省南通图书馆”,主要是面向工人开放。后来没几年,图书馆也注意到要拓展阅读群体,就允许儿童来借书看书,还开放了古籍阅览室。1957年8月底,南通市图书馆从唐闸迁回到南通市区濠南别业的西楼,更名为“南通市图书馆”,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当时馆藏图书达到了三十六万多册。 张謇先生当年创建了南通图书馆之后也有个遗憾,就是没有设置儿童阅览室。1979年,启秀路老图书馆综合大楼在建成之前,孩子们只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看书。直到1992年,老图书馆综合大楼里才设了专门面向孩子们的地方——南通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当时这在全省还是第一家。 之后,在老图书馆综合大楼的南边,又专门建了一座藏书楼“静海楼”。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建造的第一座古籍专用藏书楼,给当时很多热爱古籍研究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战乱,保存古籍很不容易,1938年一些有识之士曾经护送图书馆里近10万卷古籍,到天宁寺光孝塔北边的藏经楼保存,请天宁寺的僧人看护。1983年在静海楼建成投入使用后,南通市图书馆无论是馆舍面积、藏书量,还是读者服务工作等等方面,都走到了全省前列。可以说,在2000年前,老图书馆是大家查阅资料,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2015年,南通市图书馆新馆在崇文路建成正式对外开放,全新面貌让大家眼前一亮,借阅系统智能化,古籍修复数字化等新技术都用上了。 每一代人对南通市图书馆的记忆各不相同,时代的变化也带动了图书馆的发展。110年来,南通市图书馆从张謇先生创办时的十三万卷藏书,到现在已经超过了180万册,从当年人工登记、机械记数,到现在的各种自动借阅设备,在保护图书方面,张謇先生当年设置的是曝书台,现在用上了简便的图书消毒柜。可以说,南通市图书馆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保存的是南通的文脉,也见证着时代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