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熟城市展示馆的序厅,有一篇由常熟籍知名作家金曾豪先生所作、常熟知名的小楷能手葛丽萍女士所书写的《常熟赋》。整篇赋共一千五百多字,分为四大篇章:常熟之美,美在山水;常熟之厚,厚之于史;常熟之胜,胜诸人文;今日常熟,英姿飒爽。字里行间浓缩了常熟上下5000年的人文历史,展现了常熟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更描绘了百万常熟人民在新时代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 常熟赋 常熟之美,美在山水 常熟古城位于虞山东麓缓坡,地势高爽,尚湖、琴川河等水系发达,自虞山发源的七条溪流依次汇入琴川河,形似古琴的七弦。由此常熟古城形成了“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独步江南的城市形态,城市与山水共美,自然与人文交融,在中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树一帜,至今仍保持明清时的格局,山、水、城、园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 常熟之厚,厚之于史 常熟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新石器时期的钱底巷遗址、良渚时期的罗墩遗址,见证了先民的智慧;仲雍泰伯,让国南来,开启吴文化之先河;“孔门十哲之一”言偃,归而弦歌礼乐,道启东南;芦荡烽火,军民情深,艰苦卓绝的抗日年代,革命先烈们播下红色火种,薪火相传。 常熟之胜,胜诸人文 常熟历来崇文重教,虞山文脉,源远流长。自唐至清,常熟共出了8位状元,9位宰相,486位进士。从“两朝帝师”翁同龢到如今26位院士,人才辈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流派——虞山派。虞山琴派,代表人物严天池,开创“清微澹远”的琴曲风格;虞山画派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他的《富春山居图》可谓蜚声古今中外,又充满着传奇色彩;虞山诗派的领袖钱谦益先生被誉为“东南文宗”;虞山印派,丰富繁荣了篆刻艺术。常熟还有着“海虞藏书甲天下”的美誉,涌现出一批藏书家和藏书楼:脉望馆收藏古籍4900多种、2万余册;毛晋建汲古阁、目耕楼,收藏刻书,世人称“毛氏之书走天下”;铁琴铜剑楼,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 今日常熟,英姿飒爽 “开发引以跨越,高新歌以辉煌”。“碧溪之路”,开启“农转工”之先河,成为发展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三区一园,走上“内转外”之新路;“服装之城”从马路市场到中国第一大服装城;“千村美居“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常熟将开启新征程,聚焦美丽常熟建设主轴主线,加快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