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做壶》首发 | 用文字做一把壶,把最大的“真”还给真

《做壶》首发 | 用文字做一把壶,把最大的“真”还给真

2022-6-14|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694| 评论: 0|来自: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摘要: 6月12日下午,著名作家徐风《做壶》新书首发式在宜兴雅达小镇雅达书院隆重举行,本场首发式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中共宜兴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雅达书院、现代快报社、宜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宜兴市作家协会等联 ...
  6月12日下午,著名作家徐风《做壶》新书首发式在宜兴雅达小镇雅达书院隆重举行,本场首发式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中共宜兴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雅达书院、现代快报社、宜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宜兴市作家协会等联合协办。首发式由线上和线下结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汪兴国,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谢有顺线上发言。
  中国作协副主席格非,著名作家苏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晓愚,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无锡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建,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马钟,宜兴市文联主席夏侯岭,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宜兴市作家协会主席戴军,紫砂大师顾绍培,本书主创、著名作家徐风,出版人、作家黄小初,顾景舟弟子、著名陶艺家葛陶中及数十位工艺美术大师出席线下活动。本场首发式由出版人、作家杨葵主持。
  本场首发式由三个平台实现了现场完整直播,分别为现代快报+ZAKER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官方视频号、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官方微博号,本场直播共吸引了40多万人次的围观收看。

  中国精神的根柢
  《做壶》是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重磅打造的“大国粹”书系的第一本,这是一部历时数年记录、考察与创作的匠心文本。首发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做壶和作文一如做人,所以在这本书中,壶、人、文,其道一也。有载道的壶是因为有载道的人,徐风写紫砂壶其实也是在回应道与器之间的关系。老子《道德经》中‘当其无,有器之用’,说的是道和器、有和无的关系。《做壶》体现了道,更体现了无,这是中国精神的根柢所在。”
  书中,顾景舟大师衣钵弟子葛陶中先生生动还原制壶技艺,著名作家徐风打造匠心文本揭秘制壶古法与心法,可谓著名作家与制壶大师的四手联弹。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施战军认为,“做壶是一门手艺,大师级紫砂壶则是天人合一、心手合一的显灵,写作是一门手艺,一流的文学作品则是自然、人文、修养、性情的结晶,徐风的《做壶》堪称通人写大匠、神笔话天衣,俱是辛苦得,共为源流计。”
  《做壶》全景式呈现了紫砂的古法工艺、文化流变、历史发展和精神内涵,该书是对中国紫砂古法制壶的首创性的完整记录与文学阐释。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在致辞中表示,“紫砂壶,是最典型的中国表情、中国表达。《做壶》首次将紫砂这一民间工艺与文学化的当代表达有机结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造性转化。书中,制壶过程的全记录和细腻阐释前所未有,具有大师级的范式价值和独一无二的史料价值、传承价值。”

  一本书打通了紫砂和文学的语境
  汪兴国(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我认为徐风为我们奉献了一批兼具文化史料价值、工艺学术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的精品佳作,几十年的专注深耕令人敬佩。从一把把紫砂壶切入中国人的生活肌理,以文学之笔回溯中国人的精神本源,用文字做一把壶,把最大的“真”还给真。徐风由此达成了古与今、技与艺、传与承、守与创的沟通与联结,完成了他独具个人色彩的中国式表达与书写,这也使得徐风成为文学苏军中别样的一道风景线。
  谢有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大学教授):《做壶》这个书名非常精妙,简单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做壶,二是谁在做壶。让砂泥呼吸,并为之塑形,默契神会,一器一格,不可移换,这是做壶,也是做壶人对自我的凝视。徐风写完顾景舟之后,又对话其弟子葛陶中,细述做壶之细节、心事,这种技艺、时间、心力、热爱的奇妙结合,生动地诠释了何为以器启道的中国美学。
  杨建(无锡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做壶如做人,我之前看到广东省的高考作文是以本手、妙手、俗手来写作文,当时很自然地想到了徐风先生的《布衣壶宗》和《做壶》这两本书,它们就是用做壶来揭示一个由技到艺、天人合一的境界和过程,非常贴合。每一件能成功的紫砂,形、气、神三者浑然天成,恰恰来源于最规范的本手;坐到泥凳上的精神状态,一招一式后面是严格的规范秩序,是站位素养,是妙手。具体到这本书,文字做壶和紫砂做壶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叠加效应。
  马钟(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昨天是世界非遗日,今天是徐风先生的《做壶》首发式,徐风既是一位文学作家,也是紫砂文化研究者、传播者,徐风先生的《布衣壶宗》《做壶》不仅在文学界得到广泛好评,还打通了文学和紫砂的界限,通过文学接触到了紫砂,感受到了紫砂文化。从中不仅能感受到“用文字做一把壶”的初心、用心和匠心,也能感受到顾景舟和葛陶中对紫砂文化的坚持。
  徐风(本书作者,著名作家、江南文化研究者):我跟紫砂是同根生。写作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一种把紫砂和文学打通的语境:把枯燥的紫砂壶制作过程,转换为文学化的审美过程。无论是泥料、工具、制作过程,都赋予它们以呼吸和空间。用文字做一把壶,让不懂壶的人能看懂做壶的奥秘,并且生出许多意趣和怀想;让懂壶的人读后也觉得受用,从中获得他们之前没有的视野和认知。

  器物中蕴含的环节、工艺和故事
  顾绍培(紫砂大师):《做壶》把我们做壶当中的一些要领,写得合情合理,很生动。这本书让我们全面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各种尝试和实践,它写到了壶的周边、壶和我们做人做事的心态之间的关联、壶的发展历史。此外,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人物传记来看,能看出很多隐没于文字背后的人物形象。
  格非(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我花了一天半就读完了,非常精彩也十分感动。徐风在书中探讨了到底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这本书是可以让大家真正意义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了解壶和壶的周边;第二:涉及到做壶的发展历史,可以把这本书当做历史来看;第三:这本书同时还是一本人物传记,能让我们看到制壶大师的心路历程。
  史俊棠(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要将这本书推荐给紫砂艺人看,做壶和做人是融汇相通的。做壶的艺人、写壶的文人,这本书把这个打通了,已经形成合力在推广紫砂艺术。
  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紫砂壶的制作是隐性知识,是长期训练而得的手艺,里面包括成百上千的习惯和动作,很难用语言、文字和图像来表达出来。《做壶》用文字复原整个紫砂制作的复杂工艺,徐风的野心很大,难度也很大。《做壶》是充满力量的一本书,徐风用自己的思考和文字激活了传统,把封闭的技术解开了,有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
  苏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做壶》这本书,读的时候很吃惊,原来以为会写成一本传记。“用文字做一把壶”真不是随意想出来的一句话,的确是徐风老师的水平。最为吃惊的是它带给我的阅读感,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复杂的、多时空进行时的、即时性的现场感。文本上是非常有突破性的,甚至以后会是有经典意义的。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故乡,徐风有宜兴这样的故乡是幸运的,但反过来说宜兴有徐风也是幸运的。《做壶》这本书的面世,宜兴是需要感谢徐风的。
  黄小初(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社长、出版人、作家):徐风和宜兴是一种相互成全的关系。徐风的文字真的特别适合用来描写、记录和思考紫砂,准确又俏皮。读《做壶》时会想,葛老师的这种手艺,如果换一个人来写会怎样?发现这是没法儿想象的。文字是非常重要的,葛老师的技艺是需要徐风手里的这样一支笔来写出来的。徐风的文字是有他独特功能的,哪怕撇开紫砂,单看文字,都是可读性很强的美文。
  葛陶中(顾景舟弟子、著名陶艺家):茄段壶是我到研究室跟顾老学的第一个壶。到现在才知道那个时候老师是多么地用心在教我。尤其是通过《做壶》这本书,感触更深了。一开始都是学习、临摹,再学习、再临摹,然后去创新,如果不行就再临摹,这样下来至少要15年时间。当时和黄小初聊天,提议由徐风老师来记录整个古法制壶过程和技艺,经过5年时间,现在这本书出来了。
  张黎(《做壶》责编):这本书的创作过程非常长,浓缩的话有三年,但如果从策划开始算起,最起码是五年。在这个过程中,徐风老师和葛陶中老师付出了大量心血。书中收录了他们这几年创作中的照片,衣着上有春夏秋冬的变化,这是时间的印记。除了我们拍摄的精彩图片外,书中还收录了《阳羡名陶系》《阳羡名壶录》《天工开物》《长物志》等古籍书影,也放了孕育紫砂壶土壤的风土环境的图片,还大量呈现了做壶的工具。书编到最后,我深深感动,给葛老师打电话,希望葛老师找一些照片,一张是他年轻时师父顾景舟指导他做壶的照片,另外一张是年过半百的葛陶中和徐风老师对坐谈壶的照片,这两张照片是一种时空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接续,更美妙的是,这种联结是一双文学之手点亮的。

《做壶》
徐风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