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联合推出“爱悦读·云分享——强国荐书”专栏,特邀省社科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协、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支持,长期约请各大出版社总编辑、图书馆馆长、文化名家、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科名家、理论专家、科学家等各领域知名人士,结合自身阅读经历,为读者推荐一本好书。 今天为大家荐书的是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钟太洋。推荐书目:《养活世界——农业经济史1800—2000》,乔瓦尼·费德里科著,何秀荣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近百亿,从1803年全球人口第一次达到10亿至今近220年,全球人口已经增长超过6倍,从1975年开始几乎每隔12年全球人口就增加10亿。回望过去200年农业养活世界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该如何对待自然资源、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土地和劳动组合。 意大利学者乔瓦尼·费德里科于2005年出版了《养活世界——农业经济史1800-2000》,揭示了过去200年农产品不断丰度、粮食价格不断下降养活了日益增长的人口,与此同时农业部门还为非农部门释放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在梳理农业长期趋势的基础上,作者试图从农业投入长期变化、农业生产率长期变化、农业技术变化、农业制度变化、政府和市场关系等几个方面解释农业在过去200年是如何成功养活世界的。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农业绩效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世界范围内农用土地数量在19世纪迅速增加、20世纪增速变缓,在过去的100年灌溉面积也快速扩张;从1930年代到2000年世界农业劳动力也在增加;劳均耕地从1950年的1.5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1.1公顷。世界各地人地关系的变化并不相同,“二战”之后基本就是“富裕”国家中农场规模扩大和“贫穷”国家农场规模缩小这样明显反差的世界人地关系变化。人地关系的不同使得有的地区采取了节约土地的农业技术创新、有的地区则采纳了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得益于技术进步等因素,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在1960年-2000年期间以1.5%的速度提高,但有的地方以土地生产率提高为主、有的则以劳动生产提高为主。 除讨论劳动、土地和技术之外,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讨论体制、制度和政策与农业绩效的关系。阅读作者对不同地方农业体制、制度和政策的分析,可以从中找到共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呈现了差异性。例如,经合组织国家与独立后的不发达国家采取了不同农业政策。即使在经合组织内、不同国家采取的农业政策也差别甚大。但也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共同之处,例如,在过去两百年,世界农业大体上都经历了市场购买农业投入品比例和出售农产品比重的提高,也就是说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愈加紧密。作者不仅分析了过去两百年世界农业及其绩效的时空差异,还特别注意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解释甚至是截然对立的解释。 如何养活即将到来的百亿人口?回望过去200年,不会有现成的答案,但会有经验、教训和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