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网生代,如何做好新批评

网生代,如何做好新批评

2022-6-30|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595| 评论: 0|原作者: 吴雨阳|来自: 学习强国

摘要: 互联网时代,文艺批评面临着哪些挑战和选择?该如何去抵达受众?近日,紫金文艺评论专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人们无时无处不在跟媒介打交道。”尹鸿说,如今 ...
  互联网时代,文艺批评面临着哪些挑战和选择?该如何去抵达受众?近日,紫金文艺评论专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尹鸿。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人们无时无处不在跟媒介打交道。”尹鸿说,如今中国互联网用户已接近十亿,文艺批评来到了“最坏”和最好的时代。一方面,传统文艺评论的影响力在创作、市场、社会等各个方面似乎都减弱了,而互联网文艺批评泥沙俱下,淹没了一些专业理性的声音。但反过来说,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涌现出如此多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而从评论形态来看,除了评论文章,评论的手段方式愈发丰富多彩,网络平台上的长评、短评、转评、弹幕甚至点赞都是新的评论形式。最重要的是,如今的文艺评论确实对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例如好的电影,哪怕一开始排片少,但如果评论口碑好,就能逆势而上,增多排片。甚至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众作品,也能通过评论被二次发掘。评论还会形成舆情,成为引导创作、传播和市场的重要因素。
  在尹鸿教授看来,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扬长避短,弄清楚互联网有什么样的传播规律:“相比于传统媒体,互联网传播有两个显著的差异。第一个差异,在于传统媒体采用点对点的传播,由一个信息传播点面对大众,决定传播影响力的是传播者和传播的覆盖程度,接收者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主动性。但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信息接收者都有确定的IP地址,也可以进行反馈,决定传播影响力的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差异在于,传统的大众传媒是线状的一次性传播,而互联网传播是网状的:一个信息点发出去后,由不同的接受点来接受、转发、传播、再接受……无数次地被扩张。这就意味着,哪怕是非常主流的媒介发出的声音,如果大家觉得没有兴趣,不予传播,那么在这个网状结构中它是无法破圈的。”尹鸿说,“互联网时代,是每一个信息点,每一位用户,决定了传播的规模、速度和效果。”
  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很大程度上给文艺批评带来了新的影响。过去,文艺批评的写作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完成后就在主流媒体进行发布,收获影响力。但到了现在,可能一个没什么名声的评论者,偶然写了一篇被用户喜爱的文艺批评文章,也许顷刻间就能产生十万甚至百万以上的阅读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重新认知互联网时代及传播规律,让文艺评论更好地去影响用户、影响受众。”尹鸿说。
  引导观众、影响创作、进行创作规律和文化现象的总结,是文艺评论主要的功能。如何在当下发挥好这些功能,在“网生代”做好新评论者,尹鸿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他认为,首先,就文艺批评的写作而言,要做到观点鲜明,语言生动,找到和观众产生共鸣的点。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判断、坚持和价值观,而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研究用户的接收习惯、方式和路径,用专业的方式对其进行影响和说服。
  其次,要重视流量,但不能成为流量的俘虏。“文艺批评想要发挥引导作用,必须重视流量,因为流量意味着你的影响所到达的规模。”那为什么要强调绝不做流量的俘虏呢?尹鸿认为,一旦走向“唯流量”的道路,必然会通过哗众取宠、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等方式,想方设法迎合用户:“流量不是目的,只是帮助传播的手段。”
  尹鸿同时讲到,在新媒体、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要改变修辞,但不能违背初心。“什么叫改变修辞?从传统的纸媒时代、书本时代走过来,会形成一套文字化、理论化、长段落化的修辞方式。如今到了互联网时代,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调整修辞习惯,唤起用户的注意。”尹鸿强调,修辞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关注、接受专业的判断,而非为了改变自我。为此,他建议所有的文艺评论从业者主动尝试新写作,做新媒体的践行者。
  不过,在尹鸿看来,专业性是永远的立身之本。“现在并非一个表达匮乏的时代,人人都能写作和发表文字,如果没有专业性,很难被广大用户所认可。”尹鸿表示,互联网从不排斥专业性,占据舆论关键点的恰恰将会是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知互联网传播规律和特点的人。因此,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在互联网的海洋中,主动地试验、观察、摸索,适应新的挑战、发展和变化,同时不忘初心,磨练出足够好的专业性,才能真正成为“网生代”的新批评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